光山花鼓戏_非物质文化遗产_传统戏剧
遗产编号 ⅴ-17 所属地区 河南·信阳·光山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信阳市光山县 申报日期 2006
豫南花鼓戏主要孕成于今光山县,因而又称光山花鼓戏,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
光山花鼓戏艺术特色
光山花鼓戏是由豫南民间小调、山歌、歌舞、小戏并融合楚剧、黄梅戏唱腔,吸收汉剧、曲剧的艺术特点,逐渐形成的独具一格的剧种。
豫南花鼓戏演出,人员省而精,演员一专多能。道白分3种:一是韵白;二是口白,采用土语乡音,类似家常用语;再一种是数板道白,多由丑角采用,语言幽默风趣。1953年,光山花鼓戏《夫妻观灯》参加中南大区汇演并被评为优秀剧目。随后到中南海怀仁堂作汇报演出。受到当时在场观看的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的表扬。1989年省文化厅曾在光山县举办了大型研讨会,有省内外60多名专家参与研讨,由于豫南花鼓戏深受当地群众欢迎,目前,仍有业余文艺团体活跃在当地。
花鼓戏之乡
文殊乡是信阳市第一个被命名为“河南省民间艺术之乡”的乡镇。这一命名是从传承独具地方特色的光山花鼓戏艺术着手的。光山花鼓戏是具有土色土香的地方剧种,集萃着豫、鄂、皖边区的民间小调、山歌、花会、舞蹈的精华于一体。2004年,花鼓戏被列入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项目,2006年,又被列入省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品录。为支持这一剧种的传承创新,光山县和文殊乡有关部门搭建了广阔的平台,鼓励老艺人招收学徒。每年提供8000元资金补贴戏班购置服装、道具,逢年过节,组织各戏班到指定地点演出。富裕起来的文化户开始增大对花鼓戏班的投资,各戏班之间也出现了频繁的联袂演出。目前,花鼓戏已成为当地民间艺术龙头,带动了地灯戏、皮影戏、狮舞、龙舞、旱船、竹马、花挑和大鼓书等地方戏的蓬勃发展。止目前,该乡已有职业花鼓戏班8个,皮影戏班4个,光州大鼓班12个,民间花会表演队36个,农民职业演员210人,业余演员600人,每年各类演出累计达1800余场(次),观众达56万人(次)。
光山花鼓戏现状
“光山花鼓戏”是光山县特有的民间艺术,从1967年以来多次赴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由于种种原因,与其他民间艺术珍品一样,“花鼓戏”也面临着后继乏人、无法传承的窘境。为复兴这项民间艺术,政府超常规投入,先后募集资金300多万元,拯救“花鼓戏”。如今,“光山花鼓戏”已有了5个培训基地,200余名专兼职演员,来自农民、医生、教师等各行各业。“光山花鼓戏”已成为一张金名片,在全国各地都有演出活动,年初新版“花鼓戏”《夫妻观灯》、《顶椅》等走进省人民会堂,并获全省地方剧目展演金奖。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