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的人文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神话传说中伏羲和女娲生活的远古时代。在吐鲁番的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中出土的伏羲女娲图,寓意深奥、构图奇特,极富艺术魅力和神秘色彩。 传说,伏羲和女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神,早在战国时期的著作《山海经》中…[全文]
摘要:蛇对中国古人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在早期的小说中有很多有关蛇的记载,《搜神记》就是一部比较重要的著作。本文对《搜神记》的31则蛇故事进行了考察,从人蛇斗、凶吉征兆、龙蛇缘三个方面分析蛇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并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全文]
与岭南汉民社会的蛇崇拜文化一样,东南江、浙、闽的“汉民”社会中也存在十分丰富的蛇图腾“文化残余”。 在江南地区,崇蛇文化可以明确地分成两种不同的形态,第一类是具有底层特征的原初意义上的蛇神崇…[全文]
侗族也有与黎族类似的始祖神话与蛇图腾禁忌内容。据广西三江、龙胜等县侗家始祖传说,上古时有两父女在上山打柴路上遇到一只大花蛇,昂头张口、尖长牙齿,令父女俩摆脱不了,大花蛇对老父说:“你们不用害怕,只要你家姑娘做我的妻子,以后日子就…[全文]
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自幼好学不倦,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20岁时与唐琬结婚,后被其母强行拆散。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29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今…[全文]
秦末反秦义军重要领袖 、名将 、楚军统帅。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少学兵法,素有勇力。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观始皇巡游威仪,认为“彼可取而代也”(《史记·项羽本纪》)。秦…[全文]
中国清代爱国政治家、思想家、诗人。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缴获和焚毁大批鸦片,并粉碎了英国侵略者的多次武装挑衅,表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