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凉茶创造出价值上百亿元的品牌,非遗真的能转化成生产力吗?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竹刻技艺开始进行商业化运作,弱势遗产如何突破市场困境?生存在夹缝的土家族织锦重新走进现代人的生活,是否回归生活本位才能赢得收益? 9月11日至13日,来自全国各…[全文]
2008年,藏族天文历算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从此,藏族天文历算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藏族天文历算的现状如何呢? 自从去年天文历算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自治区非遗办拨出专款50万元,于今年6月份开始,对达普天文观测台这一…[全文]
面对令人垂涎的利润空间,如何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化,这是鲁绣、藏毯、苏绣、南京云锦、苗族蜡染等商家头痛的问题。 一双制作精美的绣花鞋网络售价为100美元至300美元不等 杨兆华有一双精美且不忍下脚的鞋子。 这双鞋,由甘肃民间艺人手工刺…[全文]
一幅皮影作品勾起儿时记忆 “‘金刀杨业’撞死在李陵碑下”“杨四郎夜半来到母亲面前”……皮影戏《杨家将》中的这些精彩片段像过电影一样,在张博…[全文]
由文化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座谈会”暨“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11日在苏州市举行。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副省长曹卫星等出席…[全文]
巧夺天工的潮汕抽纱艺术于2007年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积极进行申报,有望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潮汕抽纱艺术是根据图案设计,用剪刀在合适的布料上按照纹样,将部分经纱或纬纱剪断抽出,在剩下的经纬纱上用绣线加…[全文]
在旅游景点,搭起一个台子,一男一女表演当地古老婚俗;在招商洽谈会上,摆起一溜长条桌,让老艺人们现场献艺:剪纸、面塑、刺绣针对这种普遍现象,近日在南京工程学院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工艺美术教育研讨会上,很多专家提出非遗传承人不能表演化生…[全文]
进入9月,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在全国铺开,社会各界对非遗保护的关注度再次升高。 经过此前的两轮申报,我国已有1028个非遗项目、1488名代表性传承人列入国家级名录,显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丰硕成果。 非遗是…[全文]
首个非遗体验日引万人争睹 本报讯 (记者潘彧 通讯员李勇辉)大榕树下声声咸水歌,古村内演起大朗木偶剧……上周六,东莞首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验日在中国历史文化民村,茶山南社古村落举行,展示了全市38个非遗项…[全文]
合肥晚报讯令人充满遐想的读者节即将开幕,令读者们欣喜的好消息也是不断传来,在确定魔术大师、武术名家等神秘嘉宾献礼读者节外,又有多名非遗传人将亮相读者节,剪纸艺人葛崇云和尤彩霞、面塑艺人武建富、“吴山铁字”邓之元、蛋雕…[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