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老黄酒申报省级“非遗” 从乾隆年间至今五代
新商报讯(记者潘仁龙)温和、圆润、低度、历史厚重感,这些是大连老黄酒的特点。不过因为市场份额少,大连老黄酒已经逐渐让人遗忘。日前,大连老黄酒酿制技艺向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发起冲刺,这也是大连此次申报的为数不多的省级项目。大连老黄酒第五代嫡系传人王贵玉向记者表示,希望通过此次申遗,能让大连人回想起喝黄酒的老滋味。
2007年,大连老黄酒酿制技艺被列为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百年的老字号唤醒了大连人的深处记忆。“上世纪七十年代,大连老人喜欢在春节期间拿出黄酒招待客人,老黄酒经过加热,口感好又暖胃。现在的年轻人啊,很少有人喜欢那股焦糊味了。就像我不喜欢可乐那股味道一样。”
家住新开路78岁的陈老先生笑着说。记者了解到,大连老黄酒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由山东来连的王永福依照家传技艺酿制而成,深受人们喜爱。至今,在王贵玉兴建的酒文化博物馆里,还陈列有清代手抄本酿酒“秘籍”和“关东洲酒类配给实业组合”颁发的酒类执照,经过家族五代传承延续至今。王贵玉表示,为了遵循古法,保证老黄酒的口感和工艺,王家世代不敢有半点差错。“大黄米必须是当年产、籽粒整齐、饱满,麦曲必须在每年的夏至时节采制,选用洁净的适合酿造用的山泉水,所有器具应以陶器为主,浸米适度,糊化不焦糊,红棕发亮,严格控制火候和时间,窖藏一年以上。”
经过如此酿制,黄酒含有大量氨基酸、微量元素,且酒性温和,有养肝健胃的功效。不过王贵玉坦言,由于坚持古法酿制,技术难度大、学艺周期长,年轻人多不愿意学,现在已经后继乏人。“如果这次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成功,我还要向国家级的‘非遗’申请。让大连人重拾老滋味。”他说。
链接
大连甘井子区文化馆馆长李爽告诉记者,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成效喜人,仅甘井子区,工作人员通过入户普查,走访150个社区,征集到5558条线索。其中像王贵玉这样要申报省级项目的,只有两三个,可谓精品中的精品。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