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中国文化遗产日安徽主场活动在蚌埠开幕。当天,中国考古学会发布新一轮双墩遗址考古发掘成果,不仅双墩文化刻画符号是探索早期文字起源的重要材料,在世界范围内非常罕见,而且新…[全文]
“通过2014年到2016年的考古发掘,我们有两项比较重要的发现:在遗址的核心区发现了一个人工堆筑的大型夯筑台基,围绕这个台基有人类大规模聚集活动形成的陶片兽骨堆积,初步推…[全文]
考古人员在遗址挖掘 现场挖掘的瓷器残片 省文物局于11日举办了永春县苦寨坑窑址考古工地向公众开放活动,这是泉州市乃至福建省首次举行考古工地向公众开放活动…[全文]
6月10日上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主场活动在济南市章丘区焦家遗址考古工地举行,副省长季缃绮和山东大学校长张荣出席活动并为我省首个“公众考古基地”揭牌。 焦家遗址…[全文]
6月10日上午,省文物局在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办事处焦家遗址考古工地举办了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主场活动,作为鲁北地区迄今所知面积最大的大汶口文化中心聚落遗址—…[全文]
最近的考古发现表明,早在五千年前,咱济南地区就已经很牛了!10日,在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天,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济南章丘焦家遗址已经发现房址104处,墓葬205座,…[全文]
“福建的海丝遗存,可以追溯至万年以前石器时代遗址中蕴含的海洋元素,以及数千年以来惠及南岛语族的文化播迁、海峡两岸的住民往来。”福建省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楼建龙10日如是…[全文]
今年的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济南焦家沟遗址又有重要考古发现,该区域在比龙山文化更早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就是早期文明社会…[全文]
长沙城北,伍家岭一片土地下,埋藏了跨越2000多年的秘密。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今年发现了一个墓葬群,发掘了100多座时间涵盖战国晚期至明清时期的墓葬。一批包括陶器、铜器在内…[全文]
上海真的是从渔村演变而来的吗?实际上,根据上海的考古发现,5000年前上海曾是中国最发达的文明中心。 “唤醒五千年的记忆,难以忘怀的远古上海”马桥文化论坛昨天在旗忠网…[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