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大发现 五千年前济南章丘已现古国
最近的考古发现表明,早在五千年前,咱济南地区就已经很牛了!10日,在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天,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济南章丘焦家遗址已经发现房址104处,墓葬205座,灰坑近千,出土陶器、玉器等随葬品超千件。发掘证明,在五千年前,位于黄河下游的这一地区就已出现阶层分化,进入古国阶段。
玉钺底端安坠饰
或象征军事权力
10日上午,在章丘焦家遗址现场,齐鲁晚报记者看到,遗址内有不少已经出土的墓坑,大约深一米,宽两米半,长三米半。中间摆放着人骨,有的大墓坑中,出现两椁一棺。棺椁中摆放着红、蓝等色彩的陶罐。本次出土的玉器、陶器更是精美绝伦,包括玉斧、玉环、玉饰、陶壶、陶鼎、高脚杯等。山大考古系唐仲明博士介绍,目前出土的随葬品有一两千件,发掘工作还在进行中。
在这批玉器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王巍最关注斧钺。他分析,钺是史前时期主要的格斗兵器,同时在距今五千年前后的好多区域成为了军事权力的象征。只有在大型的男性成人的墓葬当中,才往往会随葬精致的斧钺。
另外,这批玉器中,还发现了骨质或玉质的柄首装饰物。对此,王巍认为,钺柄底端有坠饰,这个斧钺恰巧是短的手持的,并且放在胸前最显著的位置,应该是墓主人的军事权杖,这在其他地区是非常罕见的。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六座墓葬被毁,专家认为这也说明这一时期或有军事权力出现。
已发现房址104处
墓葬205座
“发掘出的彩陶和彩绘陶,纹饰精美。”王巍说,有个大墓中的彩绘陶的图案是一只猫头鹰,旁边有一个“鸮”字的图案,在商周时期,富豪墓、王后墓中的青铜器上有这样的造型。“但在接近5000年前就有这个纹饰,让我们非常吃惊。”对此,唐仲明认为那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已经形成,并且出现阶层分化,有地位的人会通过彩绘图案来显示不一样的身份。
唐仲明还提到,陶器中的白陶十分难得。烧制白陶用的是高岭土,这是后来用来烧制瓷器的,这说明那时这里的人们就已经知道高岭土要比普通黏土烧出来的陶器更漂亮。而能够随葬白陶器的肯定是部落中的上层人物。“此外还发掘出少量黑陶,这是龙山蛋壳陶的前身。”
据悉,焦家遗址位于山东省章丘区龙山街道办事处焦家村西约800米,南距城子崖遗址4公里。遗址所处的章丘地区,属于鲁北古济水流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龙山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王芬介绍,焦家遗址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被发现,去年为了配合学校的研究教学,山大考古与文博学系对遗址进行发掘,两年共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发现了非常丰富的大汶口中晚期遗迹,年代在距今5500年到4500年。据了解,近两年山大在焦家遗址进行的两次大规模考古发掘中,共发现房址104处,墓葬205座,灰坑近千处,出土大量陶器、玉器、石器、骨器等人工遗物和自然遗物。
焦家遗址5000年前
就是政治经济中心
走进焦家遗址,每一处都有故事。五千年前济南祖先们是怎样的一派生活场景?透过出土的房址、器物,我们依稀能看出些眉目。
唐仲明介绍,本次发掘的房址年代上大约从大汶口时代中期到龙山时代早期,包括半地穴式、地面式房址。其中后者又包括基槽式的单间、双间以及三间房址,柱坑套柱洞式房址。
最早人们是住在半地穴的房子里,在平地上挖个坑洞,人像动物一样钻下去生活。考古队发现在大汶口晚期早段,人们就改用地面建筑了,出现了基槽柱洞式的房子。即在地上挖个槽,插上些柱子,在上面搭些篱笆,再建房顶。发掘的最晚的房子是纯粹的柱坑柱洞式,这时已经不挖基槽了,而是挖一个大坑,在坑里栽一些柱子。这时出现了三连间、两连间的排房。
据了解,这一时期已经进入了农耕时期,当时主要作物是粟,已经开始饲养家畜,主要养猪。在墓葬中,就发现了猪的獠牙、下颌骨、猪蹄。此外,也有狗的遗迹。“那一时期,人们主要以农耕为主,也可能辅之一定的采集和渔猎。”唐仲明说,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量蚌壳、鱼骨头。此外,还发现了一个小窑,在大汶口晚期,人们已经开始烧制陶器。此外,在墓葬中还发现了龟甲器,其中装有石子。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在发掘区南部位置发现了城墙和壕沟的线索,进一步证明了焦家遗址是距今5000年前后鲁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壕沟、城墙是用来防御的,说明部落等级较高,出现阶层分化,是早期国家的雏形。”唐仲明说。
墓葬制度很可能
起源于黄河下游
“焦家遗址的考古发掘,让我们在黄河的下游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明,我们在距今五千年前后这个地方就已经进入了古国阶段。”焦家遗址的发掘让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李伯谦激动不已。
李伯谦说,中国开始考古事业80多年来,围绕的中心问题就是要研究中华文明是怎么来的。前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曾提出,中国国家起源的三个发展阶段为“古国-方国-帝国”。其中古国阶段是从基本平等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大汶口文化的焦家遗址,正是处于这样一个社会重大转型的过渡阶段。
对此,王巍也表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形成,重要的时间段就是距今五千年。之前考古学家在我国长江中下游、辽河流域、中原地区都发现了一些距今五千年左右具备初级文明的重要的发现,唯独山东的海岱地区发现的都是距今4500年及以后的社会分化遗迹。“焦家遗址的发掘恰恰填补了黄河下游距今4500年到5000年时段的空白。说明济南这个区域在5000年前在全国来说已经是文化和社会发达先进的区域之一。原来缺乏材料证明,现在扭转了这个观点。出土的墓葬规模之大,很有可能墓葬制度就是起源于黄河下游地区。”王巍说。
此外,遗址中二百多座大汶口文化墓葬表现出鲜明地域和时代特色,具有超过70%的葬具使用率,出现了少量重椁一棺的大型墓葬。不少墓葬随葬的玉钺、玉镯、指环,说明这是一处鲁北地区重要的用玉中心。还出现了男女合葬、拔牙、手握獐牙,割体葬仪等,极大丰富了对大汶口文化葬制和葬俗的认识。
“不仅要保护好
还要社会共享”
已有的考古工作表明,焦家遗址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规模超大,是鲁北地区迄今所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大汶口文化聚落,发现的墓葬规格高,棺椁清晰,随葬品丰厚,是距今5000年前后我省乃至我国东部地区规格最高的史前墓地之一,这表明,该遗址是大汶口时期鲁北地区的中心性聚落,它奠定了此后龙山时代的物质文化基础。
提到遗址的保护,唐仲明指着不远的盗洞:“这是前年留下的,下面是去年的,这两个盗洞之间是保存的人骨,本是完整的,结果盗墓者把人骨弄乱后,器物提走了,人脚处没挖到底,留下了一个牛骨做的骨雕桶。”王巍认为,遗址也不仅要保护好,还应该建立遗址博物馆,社会共享。
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焦家遗址考古工地也在这一天作为首个“山东省公众考古基地”正式揭牌,基地未来将组织公众走进考古发掘现场,向民众普及文物保护和考古知识等,促进考古工作从单纯科研保护向服务社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转变。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