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伟民谈湖南考古与“一带一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上午,2017年文化遗产日湖南省主场活动暨湖南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论坛在长沙举行。论坛特邀专家阐述了湖南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的渊源与实践。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以《孟加拉国毗诃罗普尔遗址考古发掘》为题作主旨发言,分享本次湖南援孟考古项目的发掘背景、过程、价值和意义,揭开了孟加拉国一段被遗忘的历史。

 

  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孟加拉国,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文化部出台的《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提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实施考古合作、文物科技保护与修复等项目,实施文物保护援助工程。2014年至2016年,湖南考古人远赴异国,克服语言、气候、饮食和蚊虫的不适和挑战,与孟方共同开启“佛国的盛筵”。

 

  湖南考古人有了在南亚佛国修文物的机会,归于机缘巧合。毗诃罗普尔,是孟加拉国恒河之畔的佛教遗址,兴盛时期在公元8世纪至12世纪。2014年1月,中国驻孟加拉国大使馆与湖南省文物局联系,希望湖南为孟加拉国毗诃罗普尔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提供支持。2014年12月,湖南考古人首次走出国门,对毗诃罗普尔遗址的考古发掘正式开始。

 

  “毗诃罗普尔是佛教高僧阿底峡的故乡,对藏传佛教影响深远。之前遗址的发掘比较少,这种大规模的发掘还是第一次。”郭伟民指出,湖南和孟加拉国方面联合考古合作,是中国与南亚次大陆国家的首次类似合作,也是中国在南亚次大陆的首次考古发掘。

 

  “我们尽量在寻找印证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中的中国器物,发现了中国的青花瓷,遗憾的是,没有找到长沙铜官窑的瓷器。”郭伟民介绍,截至2016年底,中孟联合考古队对毗诃罗普尔遗址进行了3次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达4400平方米,发现了大量佛塔、道路、灰坑、不同时期的陶器组合等,还发现了两组庞大的佛教遗址群,这在孟加拉国历史上尚属首次。在孟加拉国,公元800—900年间的历史记载比较少,毗诃罗普尔遗址中所获取的信息,对于建立孟加拉国的历史编年,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的陶器修复能力很强,孟方觉得很神奇,形容是‘妙手回春’。”郭伟民举例说,当时,湖南考古队派去了3名文物修复工,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里,共修复了200多件陶瓷器物,建立了一批陶器修复的标本,让孟方人员大为震惊、叹服。而在此之前,孟方考古队尚没有成功修复一件陶瓷器物。

 

  “某种意思上说,文化‘走出去’比经济‘走出去’更为重要。”毗诃罗普尔遗址考古发掘的价值和意义重大,郭伟民总结为三点:一,填补了孟加拉国的历史空白;二,为后弘期藏传佛教找到了源头;三,为“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找到了支点。

 

  “对外文化援助不是送戏下乡,而是寻找和提供地区与民族文化交流的坐标和平台。”郭伟民认为,基于“一带一路”的背景,湖南应在援外考古、文化援助、遗址保护、展示与利用上,充分展开文化合作与交流。下一步,将从“本体保护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援孟与援藏考古工作紧密结合”方面,继续推进湖南的援外考古、文化援助工作。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