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戏服衣箱之第九件——宫装

    宫装:专为东西宫及公主、郡主所服。对襟长袖,极为庄重,常为三尺八寸,周身绣花,并缀以彩色绣花飘带,约有五六十条之多;另外加许多缨穗,光彩夺目,华贵美观。凡饰宦家小姐及仙姑者,均服之。如杨贵妃,王宝钏及百花仙子。 也称“宫衣&#…[全文]

戏服衣箱之第八件——裙

    裙:本为女子所用,为生、净、末、丑在扮演病人时穿着。分男女。 男式裙有两种:白湖色洋绉腰裙为老生武生扮演病人时将裙子穿在衫外,小生及丑则将白色腰裙穿在衫外。 白布素裙:生角饰临斩犯人,净饰强徒恶棍,丑饰酒保、船夫、渔人、樵子等均可用之。…[全文]

戏服衣箱之第七件——褶子

    褶子:此为最随便之衣服,软硬花素俱有 ,种类式样极多。分男女。 男式褶子形制为交领、大袖、开气的衫。有软面和硬面两种,硬面花者用五彩金银丝线绣成飞禽走兽,云龙花虫。共计十件。颜色上分红、绿、黄、白、黑上五色,为帝王、太子、恶霸、强徒等服…[全文]

戏服衣箱之第六件——男缎开氅

    男缎开氅:为武将军中之装束,惟不似铠靠之庄重,亦刺绣虎豹狮象龙等。依颜色可分为红、绿、黄、白、黑色五种。 红氅:《夺小沛》之刘备服之,又剧中饰演中军者亦服之。 绿氅:《一捧雪》之戚继光服之。 黄氅:《草桥观》之刘秀以及扮演其它剧目中王…[全文]

戏服衣箱之第五件——缎帔

    缎帔:对襟,左右胯下开叉,周身绣团花寿字或鹿鹤龙凤牡丹等花。分男女。 男式有大红、宝蓝、黄、赤、月白粉红、天青六种颜色。大红色为显宦之常礼服。宝蓝色帔,剧中员外及官吏家居时均服之。黄色,帝王太子方能服用,其他人均不能使用。赤色帔,《法场…[全文]

收藏“穿在身上的历史”走进太阳鼓苗侗服饰博物馆

    从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的售票员,到创立自己的少数民族服饰民间博物馆,外表文弱的杨建红为了收藏更多更好的藏品,不仅走遍了黔东南,还常到西南地区的民族村落收集民族服饰,对服饰艺术的衷情始终不改。 三棵树镇在中国西部贵州省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全文]

广东“艇仔粥”的来历(图)

    艇仔粥为广州地区最为著名与让人留恋的粥品。艇仔粥用鱼片、海蜇、炸花生、叉烧(或烧鸭)、腐皮、虾米、姜、葱、菜丝等为原料,是广州粥品中佐料最多的一种,香鲜爽滑、风味独特。 传百年前,广州一个家道中落的“西关阔少”,经…[全文]

流浪鸡的来历

    流浪鸡 流浪鸡,又名白斩鸡,它是江西省地方传统名菜。其烹制系将白身鸡煮熟后,改切成长条状,按鸡形状摆在盘中,食时浇上调味料,鸡肉鲜嫩,微酸兼辣,素雅美观。 相传,元朝末年,为了推翻蒙汉官僚地主阶级对广大农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爆发了轰轰烈…[全文]

流浪鸡|来历|饮食文化 2010-12-08 16:38:13

三杯鸡的来历

    三杯鸡是江西宁都的传统名菜,已有数百年的制作历史。其独特之处在于:在烹制时,把宰杀治净的鸡斩成小块,置于砂钵中,不放汤水,只需配以一杯甜米酒、一杯香油、一杯酱油同煨而成,故名“三杯鸡”。以其肉质酥嫩、原汁原味、浓香诱…[全文]

三杯鸡|来历|饮食文化 2010-12-08 16:31:22

文山肉丁的来历

    文山肉丁 文山肉丁是江西省的一道名莱。尽管它的原料和制作方法都十分简单,可是味道却鲜美可口,历来都是江西人民家宴中的必备佳肴。如同东坡肉、太白鸭子的得名一样,文山肉丁的由来也颇有趣味。 相传在南宋末年,文天样任右丞相时,坚决主张抵抗元军…[全文]

文山肉丁|来历|饮食文化 2010-12-08 16:27:53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