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人文语境 中国是一个家国同构的社会,家是小小小小的国,国是千千万万的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在国家和社会、政府与家族、家族与族众的架构…[全文]
《中国文化的当下精神》座谈会近日在中央民族大学举行。20余位与会学者一起探讨中国文化的当代价值,寻求如何创造性地传承中国文化精神。 《中国文化的当下精神》由中华书局出版,是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牟钟鉴多年思考中国文化的历…[全文]
核心提示: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正确认识和分析儒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儒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根基和土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儒学的超越与创新。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在对儒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全文]
日前,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将整合海内外儒学研究的学术资源,创建高水平儒学研究平台;通过加强儒学同其他人文社会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推动原创性儒学研究,使儒学在现代知识体系中实现自…[全文]
许多人对现在的“文明”认识大多来自于西方,其实中国是传承千年的礼仪之邦。相传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周公制礼作乐,就提出了礼治的纲领。由儒家学者整理成书的礼学专著“三礼”——《周礼》、《仪礼》、《礼记》,记录、保存了许多周代的礼仪。中国的礼…[全文]
9月14日,由北京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创办的“红墙读书会”邀请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师生,以古琴、昆曲、古典舞、古典诗词吟唱等高雅的传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在北京西华书房共同庆贺中秋佳节。 此次活动分为“月夜八章”:夜静思乡、曲中见圆…[全文]
7个多月、20多位国学专家、30场讲座、10000多名受众……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教育局和市文明办协办,海口日报社承办的大型国学“三进”系列公益讲座完美收官。活动以讲座形式进学校润童心,进社区播文明,进乡镇扬善行,让国学的种子撒播于椰城的各…[全文]
乱了一百多年的日本战国时代,无处不燃战火,无人能得安宁,田园荒芜,尸骨遍野。丧家野犬般的浪人、无粮可种无鱼可打的流民、烂命一条的无赖,把目光投向了大海彼岸富裕而软弱的中国,一艘艘倭船出发了! 明朝军民对这些"髡头鸟音,赤体提三尺刀…[全文]
明朝永乐帝朱棣为了篡位,他打着“靖难之役”的幌子,逼杀了自己的侄儿--建文帝朱允炆。紧接着,为了起草登极诏书,他在建文帝的忠臣方孝孺那儿碰了个硬钉子;没过多久,为了策立新皇后,他又被当朝美女徐妙锦拒绝,在婚姻上又碰了个软钉子。 徐…[全文]
满人定鼎中原后仍然强调骑马射箭,这是“祖宗”根本,文官大多坐轿,武官则骑马。图为1869年,下乡巡视的清代官员。 武职官员要带兵打仗,因此不得乘轿,原本也是中国王朝的…[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