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从四个方面辨别龙泉窑青瓷

    说起我国老窑瓷器,人们往往首推宋时五大名窑,即汝官钧定哥。起始于北宋的龙泉青瓷,似乎品级要低一等。其实,优质的龙泉古瓷,从古至今,历来受到收藏家的青睐。 龙泉窑位于浙江南部龙泉地区,与福建毗邻。汉代开始,已经有瓷窑,但真正让世人认…[全文]

2012-09-24 17:15:31

定窑白瓷的鉴定要点

    定窑白瓷的驰名始于北宋,而定窑白瓷的烧造则始于唐代。定窑窑址位于河北曲阳涧磁村,唐代的定窑白瓷具有与邢窑白瓷相似的特征,器形有碗、盘、托盘、注壶、盆、三足炉和玩具等。造型与五代时期的作品相比,器沿均具有厚唇,丰肩,平底,底加圆饼状实足,有的…[全文]

2012-09-24 17:15:06

彩瓷蛤蜊光也有真假

    有些玩瓷器的藏友不懂真假“蛤蜊光”,因此在收藏粉彩与五彩瓷器时常常受骗上当。 “蛤蜊光”实则是指蛤蜊壳内壁那种闪烁变幻的光,彩瓷年深日久在彩料的周围就会产生类似的“蛤蜊光”,故此收藏界与行内人借用“蛤蜊光”进行恰当的比喻,这种比喻…[全文]

2012-09-24 17:14:41

清顺治时期的瓷器鉴定

    1、顺治瓷器,正处于明末清初过渡阶段,胎体厚重细润、洁白坚致,器形朴拙。 2、釉面以光亮不足的卵青色为多,一些琢器釉面较厚,常使淡色青花模糊不清,并保持明代在器口施酱黄釉的特点。 3、青花色调大致分为四种,其中的翠青色与…[全文]

2012-09-24 17:14:07

明天启、崇祯时期的瓷器鉴定

    1、器型大多不规整。此时出现了日本风格的造型。崇祯时,器型不规正的现象较天启时更为突出,一般器物,胎体厚重,修胎粗糙,底足常常有旋削刀痕和重刮削痕,并且多有粘砂。 2、胎质粗糙为多,淘炼不精。但小件器物仍很精细, 并有万历遗风。 …[全文]

2012-09-24 17:12:37

明万历、嘉靖、隆庆时期瓷器的鉴定

    1、嘉靖胎质不及前朝,器型多种多样,有方形、棱形的造型。 2、琢器胎体厚重,接痕显露。圆器多有随底心下凹和塌陷。 3、一般器物釉面粗糙不平,官窑及民窑小件器物则细润肥厚。往往见釉下的青花轮廊线有模糊不清及晕散的现象。 …[全文]

2012-09-24 17:11:48

明正德时期的瓷器鉴定

    1、正德时期,大器日益增多,修胎欠佳,接痕明显。 2、此时正处于大明瓷由细致、薄胎向粗糙、厚重过渡的阶段,因而粗细兼有。 3、釉面有白中闪青的特点。 4、图案纹饰中,多有表现回教、道教色彩的装饰。青花器的绘画,…[全文]

2012-09-24 17:10:22

古陶瓷传统鉴定法评析和认知

    太平盛世收藏热不断升温,收藏队伍越来越庞大,据粗略估计,全国收藏大军超过八千万。老专家走出研究大院,公开鉴宝;新专家萌发;行家到处都是,在不同场合坐堂鉴定。古玩拍卖行逐年成倍增长,高价位的藏品成千上万件地出现,形形色色的古玩琳琅满目,到处都…[全文]

2012-09-24 17:09:51

古陶瓷釉面的鉴定

    釉是陶瓷器表面的一种玻璃质层。釉层的作用是使陶瓷表面光洁美丽,吸水性小,易于洗涤和保持洁净。由于釉的化学性质稳定,釉面硬度大,又使瓷器具有经久耐用和耐酸、碱、盐侵蚀的能力。此外,颜色釉还能起到装饰作用,使瓷器美观。 我国古代陶瓷釉…[全文]

2012-09-24 17:09:06

明崇祯银蓝青花罐鉴赏

    1997年冬,笔者在西安古玩市场上买到一只青花莲子罐。这只莲子罐破得厉害,口、颈及上腹部碎裂成八片,用几十枚铜扒钉锔合。颈下肩部暗刻一圈蔓草纹,胫根部暗刻双旋纹一周。颈部用一圈下垂角旗纹(是变体莲瓣纹在晚明到清初时期的简约画法)装饰,罐腹一…[全文]

2012-09-24 17:08:11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