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瓷器纹饰特征和工艺特点

  嘉靖瓷器纹饰特征

  1、正面龙此时出现,最大特点是宽距龙爪。

  2、长颈凤,是与成化的主要区别。

  3、以羊为题的“三羊开泰图”首次出现。

  4、鱼藻纹使用普遍,鱼体肥大。

  5、正德时有的缨络纹,此时大量使用。

  6、充满了道教色彩的题材:如八仙、八卦、八宝、如意、云鹤、老子讲经等。

  7、婴戏图小孩后脑勺开始变大,穿深色长袍,头上画三撮小发。

  8、“花捧真言”和字形图案为嘉靖首创。

  9、受明代织锦、漆器工艺的特点,出现团福、团寿、花托字、龙托字或锦地开光字等。

  10、石兔纹始见。

  11、锦地开窗边饰图案日益增多。

  12、民窑开始出现堂名款和窗棂款白兔等花样款。

  13、蕉叶纹与宣德时最大的不同是叶脉为直线,而宣德是弧线。

  14、明代青花瓷画风的演变规律一般发展是从繁复到疏朗,又从疏朗向着繁复发展,嘉靖画风正趋向富丽繁复。构图繁密,用色浓重,笔法细硬。

  嘉靖工艺特点

  1、胎体面貌,是厚重古拙与轻盈秀丽并而有之。

  2、胎釉为明代釉中最厚,称为“亮青釉”。施釉不均而显波浪状,抚摸时有凹凸不平感觉。常在器口涂刷酱黄釉,形成黄口特征。

  3、由于使用配比正确的回青料,青花发色既不同于成化的浅淡,又不同于正德的浓灰,而是蓝中微泛紫红的浓艳色彩,即“幽青可爱”。如配比不当,即呈色不一。

  4、器物的透明釉一般均为灰青色,而底釉却都为亮青釉,这是一个很有特点的标志。

  5、胎釉交接处,一般都有一根橙黄线。

  6、大器接痕明显,盘类底心下凹现象普遍。

  7、圆器的圈足自上而下向内收敛,形成倒梯形,有的甚至可用手指勾起。

  8、有些碗盘里心向上凸起,称作“馒头底”,自嘉靖始。

  9、鹰纹和青蛙纹嘉靖出现,但极少见。

  10、云纹器物不多,但造型夸张,主体如花瓣,云脚如鸟头。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