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青花瓷器鉴赏与特征

  明代天启、崇祯时期是景德镇陶瓷发展史上较为特殊的时期。朝廷动荡、国力衰竭,朝廷顾不及官窑瓷器的生产,为此官窑瓷器带有帝王年号本款的瓷器甚少。民窑瓷业规模迅速得以扩大,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瓷器仍保持外销旺势,据T·澳尔克编著的《瓷器与荷兰东印度公司》记载了1602年至1682年明末清初的80年间,仅荷兰人贩运我国瓷器达1600万件以上。在日本、欧洲各国、美国等收藏较多该时期的青花瓷器。出口的瓷器,有官窑产品,也有民窑的制作;大部分品种都是深受欢迎的青花瓷器,也有釉上红、绿、黑三彩瓷,可以说中国瓷器几乎遍及亚非欧美各洲,大量行销全世界。近年来,国内同行研究这类瓷器的文章还甚少,本人想就根据广东省博物馆藏明代天启、崇祯时期的瓷器为依据,谈谈该时期瓷器的艺术风格。

  一、主要器物介绍

  广东省博物馆藏天启、崇祯青花瓷器约有30余件,从这些传世品器物来看,可分为粗、细两类,粗的一类为主要从胎釉上看,器物胎体厚重,修胎粗糙、釉面青灰,光泽较差,青花发色灰暗晕散严重,如大罐、瓶、炉等;细的一类主要指从造型、胎釉到青花发色、纹饰等,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属于"上品细料器".如"大明崇祯年制"款的罗汉图圈足炉、莲子罐、橄榄瓶、笔筒、筒瓶、香炉等都是较制作规整、发色艳丽,层次感好。成书于崇祯十年的《天工开物》中所谓"一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可器成",可见崇祯时制瓷工艺分工之细。这样使技术更新周期缩短,说明景德镇民窑能够在制瓷业的工艺质量和装饰艺术方面成功的主要原因。

  1、明崇祯青花罗汉纹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高6.5、口径10.3、底径8.5厘米
 
  该器物直口、平沿、鼓腹、圈足。口沿下部暗刻带状勾连菊花纹一圈。腹下部至圈足处暗刻带状水波纹一圈。腹部为主题纹饰,绘罗汉、山石、太阳。外底中部书双直行楷书款“大明崇祯年制”。足跟外墙削釉一刀,底足有粘砂。白釉稍泛青;青花发色明丽而淡雅。纹饰以突出主题为主,淡化了辅助边饰。最为难得的是有崇祯年款。

  2、明崇祯 青花人物纹象腿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高43.6、口径13.5、底径13.4厘米
 
  该器物长直身、束颈、平砂广底,足跟外墙削釉一圈。白釉闪青,青花青翠。口沿下绘倒垂蕉叶纹一圈,蕉叶中梗留白。肩部和足沿分别为带状暗刻花纹一周。瓶身布满主题纹饰:画面由院墙、山石、树木、秋草、芭蕉、江水、括号云、太阳、人物等组成。人物共画有四男四女。在院门口,女主角身后站立两名手捧嫁妆的婢女;而面前跪着一名婢女和一名男仆;芭蕉树下立着三名兵丁正在守车等候。女主角和跪地婢女、男仆的衣裙以青花绘出碎花。画面内容反映的应是某将军或官员迎娶美人的情节,但故事出处不详。

  3、明崇祯 青花人物纹莲子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高16.2、口径8.2、底径6.8厘米
 
  该器物长身、直口,状似莲子,口径比底径稍大,圈足釉底。足跟外墙削釉一圈。青花青翠,白釉稍泛青,但匀净莹润。口沿下为暗刻带状花纹一圈。主题纹饰是山水人物图。山体初见皴法;江水类似同期括号云的画法。树木、草地为典型的明末清初画法。内容反映的是一位赶考的书生,书童携行李跟随,与书生对面的渔夫手指对岸的太阳。画面空白处题写诗句:欲问浣纱西子舍,隔河深处是他家。意寓指日高升,亦暗寓“书中自有颜如玉”。

  4、明崇祯 青花猫蝶(耄耋)图笔筒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高20.5、口径14、底径10.5厘米
 
  该器物喇叭口、束腰、二层台平砂广底。口沿下暗刻花一圈。主题纹饰在上部,绘太湖石、玉兰花、兰草、猫、蝶等。中腰部以暗刻线和暗刻带状花纹分隔出,绘唐草纹一周。足沿绘变形如意云纹一圈,云朵留白边。云纹下有双暗刻线。猫作蹲状,双目炯炯。身体以浓、淡青花绘出花色毛。白釉闪青,青花翠蓝。该图取耄耋长寿之意。

  二、艺术风格及特征分析

  天启、崇祯时期青花瓷器风格为之一新,其纹饰受当时绘画、木版画等影响,山水题材较多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装饰题材多样,完全突破了以往官窑器物图案规格化的束缚,各种动物如虎、牛、猫、虾、鹦鹉等均可入画,有些山水、花鸟画题材的青花瓷器,是专为销往日本等国而特制的。该时期的青花呈色不如嘉靖万历时期那么鲜艳,较多的是蓝中泛灰、色泽较淡的风格,从色质到纹样都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

  1、造型特征

  从诸多资料图片和馆藏器物类型上来看,多为琢器,大致分三类:

  一类:为陈设用器。如筒瓶、莲子罐、橄榄罐、笔筒、盒等,制作十分讲究,青花和暗花互相配合,青花在主题中心上下两端都是暗花这就是此时的特征之一;

  二类:为佛前供器。如香炉、净水碗、烛台等;

  三类:为外销瓷。外销瓷当中,有销往欧洲市场的,如筒瓶、六方瓶、葫芦、军持、花浇、茶壶、盒、炉、盘等1984年英国人在南中国海中打捞清顺治二年沉船,发现了大量具有崇祯特点的青花瓷器,此类瓷器纹饰,除了绘有崇祯常见的中国传统纹饰以外,也有西洋荷兰特色郁金香的纹饰。颇具异国情调;另一类销往日本,被称为祥瑞器,是按照日本提供的样本,在景德镇定烧,造型大多与日本茶道有关这类器物胎体坚硬,绘工精细,多以人物、小船、枝头鸟、和鹿等纹饰,具有典型的日本风格。

  2、胎釉特征

  从器物的露胎处看出,该时期的瓷器胎体坚致细白,胎体厚重,釉面多白中泛青,釉层较薄,釉面坚硬平整,已具备清代瓷器的某些特点。另外,该时期的瓷器在制作工艺上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足际露胎较多,旋削整齐,多见旋削痕。

  3、纹样装饰特征

  青花纹样的装饰采用多双勾混水画法,分水往往越出外轮廓线,有的成团成片,有的纵横淋漓,有的清晰明丽,有的阴沉浑浊,装饰图案突破了历来官窑器构图规格化的束缚,题材丰富多彩,花纹内容多样,有折枝花、松鹤鹿蝶、夔龙芦雁博古图等,情趣、意境、寓意丰富。有活泼跳跃的草虫图纹,如蟋蟀、飞蝶;有各类形态逼真的各种动物如虎、牛、猫、虾、鹦、鹉、鹭鸶等均可入画;有人物、戏曲故事图案;有日本人特制的"古染付"和"祥瑞"瓷;有远销欧洲各国的"芙蓉手"纹饰的瓷器;特别是崇祯青花瓷器的装饰特征,开始大量出现祈求官爵升迁和吉祥平安的内容等。有加官进爵图、进戢图、钟馗出猎图、东方塑偷桃、浴象图、携琴访友图、月宫图、梦境图、庭院仕女婴戏图、仕女技乐图、对弈图、十八罗汉图、苏武牧样图、水淹七军图、仙人乘槎图、刘海戏蟾图、等,都是崇祯青花善于表现的人物装饰手法。如画面中绘一人物,双手捧放有官帽的托盘献给主人;还有的绘两人分别捧官帽、爵杯献主人,寓意加官进爵;也有绘人物捧插有三戢的花瓶献给主人,寓意平升三级;有的绘嫦娥和魁星给中试的状元颁桂枝,反映了下层士人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走入宦途的愿望;有绘浴象图,一人物捧着花瓶,寓意平安,献给骑在象背上的主人,寓意吉祥;山水景物、庭院小景等。这些纹饰多配以题画诗,绘画内容、意境和笔法与当时文人水墨画风格一致,表现士大夫阶层在政治上的失意,寄情山水田园的隐逸思想。如青花点染太多,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采用分水和晕染技法,画面宽阔,潇洒酣畅。

  流传到日本的"古染付"(日本陶瓷界把中国明代天启时期具有写意风格画面的民窑青花瓷)、"祥瑞"瓷(日本提供样本,在景德镇定烧,造型多与日本茶道有关的器物,胎硬工细,多以人物、小船、枝头鸟和鹿等入画,器物上常有"五郎太甫吴祥瑞造"款识),远销欧洲各国的"芙蓉手"(日本陶瓷界把中国明代天启青花中,符合日本外销的那部分青花瓷器。),多是天启、崇祯年间劳动者生产的瓷器特征。

  总之画面构图疏朗简洁,纹饰写意,内容融入了天启、崇祯时绘画题材的特点,与当时社会环境、愿望表达自然融入画面之中,浸透出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和田园诗意。

  4、青花呈色特征

  青料采用石子青为主,青花发色成色不一,多为青翠鲜艳,深浅浓淡,既有清亮的靛青,不晕不散,亦有沉闷呆滞的灰青,有的青色晕散,纹饰模糊不清,有的青花纹饰清淡典雅,有的青料浓艳青翠泛紫蓝,有的泛灰蓝,有的深蓝,富有层次立体感,为清康熙的"青花五彩"瓷器奠定了基础。

  5、款式特征

  大部分没有落款,只有少数民窑使用款如民间寺庙使用的香炉,炉上边有清楚的年月日和烧造地点;有墓志提款如"大明天启元年秋八月初三日谷旦"(参看文物天地162期P38图);器底往往有"雅、佳、福、玉堂佳器"等一类吉祥款铭;另外个别有纪年款,(图5崇祯罗汉纹炉),是目前景德镇窑在崇祯时期十分少见的纪年款香炉,此炉应是典型断代标准器。景德镇现代仿古制瓷专家,几次要该器物的照片,作为该时期的标准资料之一。

  总之,天启崇祯年间,社会动荡,战争、天灾人祸接连不断,同时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和中国对外贸易扩大的影响,反而在动荡不安的社会条件下,中国瓷器抓住了发展机遇,使明末青花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并且形成了该时代的独特风格。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