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五彩将军罐上承下传有特色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将军罐这种瓷器器型并不古老,据有关专著介绍,它创烧于明代嘉靖—万历时期(见冯先铭主编《中国古陶瓷图典》、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有清一代各朝皆有烧造,直到民国时期仍流行于市。但究其用途和名称,前后却有天壤之别。

 

  明嘉、万初创时期,此种罐形属佛教寺院为装殓僧、尼圆寂火化后所遗骨灰订烧的专用骨灰罐,到明末时因其器型高大挺拔、丰硕俊美,器物外壁又可以用青花、五彩等多种手法进行装饰,遂被制成摆置观赏的陈设器。清后期至民国,将军罐更大量生产,其粉彩、单色釉及青花双喜字罐甚至为婚礼嫁妆所必备。因其罐盖呈半球状凸起,盖顶球珠高耸,极像古代将军所戴头盔,故取名将军罐。

 

  本文所介绍的五彩寿山福海纹将军罐,是件购于甘肃省兰州市古玩市场的传世品。它虽然曾经破裂,满身整合锔钉,但因其诸多的明清瓷器过渡期特征,不失为一件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典型标本。此罐高36厘米(带盖),口径14厘米,腹径24厘米,底径17厘米。为什么说这件将军罐具有承上启下性质的晚明清初过渡性特征呢?

 

  一、从器型演变看,晚明至清初顺治、康熙早期,将军罐腹壁较直,平砂底,无圈足,器盖“将军盔”直径小且鼓起较低。康熙中期开始器型变化优美:肩腹圆鼓,腹下内收成弧,至胫下部外撇;圈足或二层台圈足;器盖“将军盔”直径变大且鼓起较高。清道光以来有的将军罐有“返祖”现象,类似早期器型,此罐为早期器型。

 

  二、“寿山福海”是明清二代常用纹饰,清代官民窑瓷器皆用之为辅助纹饰,而明代嘉、万至崇祯朝多有用作主纹饰者。此将军罐虽有杂宝等清代常用装饰图案,但主纹饰风格有明显晚明特征。

 

  三、从彩料特征观察,青花料发色浓重,“寿山”等处甚至蓝中显紫,似为模仿嘉、万“回青”效果,与清初青花发色区别明显。五彩料中红彩呈“枣皮红”色,也符合明代红彩特征。

 

  四、从彩色搭配看,罐体色彩红、绿、白三色对比明显,画面满而不乱,繁而不俗,极富万历五彩器风格。

 

  新仿器青花双喜字将军罐已出现多年,使许多初学者上当,应注意从气窑烧制品气泡小而密且无层次特征鉴别。随着古瓷器流通者日渐稀少,伤残器中之珍品已大受青睐。仿制作伪者“与时俱进”,已发现有将仿元、明器故意敲破后再用铁锔、铜锔锔合作旧造锈,或将破损仿器粘合后用化学品制作假铁锈锔钉骗人者。

 

  将军罐多为陈设大器,为古瓷收藏品中重点。此件晚明五彩“寿山福海”纹将军罐虽属锔合残器,但色彩艳丽,赏心悦目,为晚明五彩陈设器中颇为稀见之大器,虽残犹珍。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