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薛怀(1717—1804),字小凤,号竹君,晚号竹居老人,清中期淮安著名书画家,江苏桃源(今宿迁市泗阳县)人氏。其舅为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边寿民。薛怀自幼在淮…[全文]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湖南道州(今道县)人,官编修,四川学政,清代诗人、书法家、画家。何绍基书法自秦汉篆籀,至南北碑,皆心摹手追,自成一家,风标独立…[全文]
文徵明行书大字中堂,纸本,整体:横113.3厘米,纵444.5厘米;画心:横93厘米,纵343.3厘米。现藏于郓城县文物管理所,为上世纪70年代所征集。这是文徵明中年以前的…[全文]
昨天,中国美术学院古书画鉴藏与修复国际研讨会在杭州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民艺博物馆开幕。 做采访功课时,看到一个报道,说1987年上海博物馆的裱画师邱锦仙,受时任大卫德…[全文]
《溪山行旅图》是最能体现北宋画家范宽绘画风格的千古名作。站在巨轴前,高山仰止之感油然而生。作者用巨碑式构图开创了宋代全景式山水画的高峰。 整幅画绢本水墨,以浅淡色…[全文]
现在年轻人喊热时总被老人教育道:“想当年我们还没空调呢,不是照样过来了。”老人言之有理,想当年古人连电扇都没有,却依然熬过了无数个夏日。那么古人都喜欢在哪里避暑纳凉呢,看看…[全文]
书画鉴定主要是根据什么呢?我把它归纳为五项,一个按,首先打开一件作品,看的是写在张上还是画在绢子或者是绫子上的,这是要判别一个作品的材质,材质是有时代性的。东晋的纸和隋唐的…[全文]
李可染,原名李永顺,曾用别号三企,画室名“师牛堂”。1907年出生于江苏徐州一个平民之家,1989年卒于北京寓所,享年83岁。他擅画山水、人物、牛,曾师于齐白石、黄宾虹、徐…[全文]
长期以来,中国书画一直被认为是投资风险相对较小,而且较其它投资方式也最容易稳定获利的投资标的,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书画行情飙升,天价频出,不少人纷纷想在这个市场里分得一杯羹。…[全文]
古代文人墨客笔下常见的景致大都离不开梅、兰、竹、菊“四君子”,既能寄予抒怀之志,又能显现自我的品行情操,暗含着理想化的人生图景,优雅而惬意。郑燮多画兰、竹、石,也画松菊,其…[全文]
在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南黄北齐”之说,“北齐”指的是居住在北京的花鸟画巨匠齐白石,而“南黄”说的就是浙江的山水画大师黄宾虹,二人被美术界并列在一起,足见黄宾虹的艺术功力…[全文]
“高古”是人们对陈老莲绘画的共识,但他并不是高出世表,也不是不及人事,更不是通过古来排斥今,不近人情,正相反,他的高古,是通过荒古寂历中的叙述,来彰显人最为切近的生命故事。…[全文]
画面开阔,羊态传神 《四羊图》为南宋画家陈居中所画。小幅,绢本淡彩,纵22.5厘米,横24厘米,藏故宫博物院。 诗人王阮在《题四羊图》诗中赞曰:“嗟予得见双眼明…[全文]
《秋庭婴戏图》为宋代苏汉臣的代表作之一,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作品描绘了秋天时节两姐弟于庭院中游戏玩乐的温馨场面。画家采用了三角形构图,在背景部分安排了一块高耸入天的笋状奇…[全文]
近期,有着内地艺术品拍卖风向标之称的香港秋拍率先擂鼓,先后出现张大千《桃源图》、吴冠中《荷塘》和崔如琢《秋风摇翠》三幅成交过亿港元的拍品,其中后两件当代书画家的作品单幅成交…[全文]
图中所示这幅作品,是“神笔”王铎为知己同僚彭而述所书的镜心纸本扇面。此作纵51厘米,横16厘米,行书22行,共72字。释文:“众壑生寒早,长林卷雾齐。青虫悬就日,朱果落封泥…[全文]
图1 吴冠中《田园风貌》 图2 吴冠中《生命的旋律》 对于二十世纪中国大画家吴冠中凸显的绘画成就,搞艺术的几乎无人不知。他不仅西画成就举世共仰,而又以西…[全文]
在不知电为何物的中国古代,扇子是人们招风引凉的重要用具,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它最初的功能主要是用于礼仪,后来逐渐从地位和权力的象征转变为“御热含风细”的纳凉消暑工具。小…[全文]
在文艺创作中,人们不断地呼唤精品力作的出现。然而,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得上精品?精品如何产生?精品意识与精品有什么关系?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以为有必要予以认真思考和界定。 …[全文]
在清代宫廷画200多年的过程中,创作了内容丰富、数量众多、艺术精湛的作品。而为谋取私利而伪造假画亦屡见不鲜。本文就宫廷画如何辩伪问题,作一些初浅的探讨。 宫廷画作…[全文]
书画收藏,这已经是一个非常热门的新收藏,无论是对送礼的,还是收礼的,好的字画一定要学会如何保管。今天,不是和大家来讨论如何保管字画的问题,而是介绍10个书画收藏应注意的事项…[全文]
中国书法、绘画艺术历史悠久,历代书画家创作了大量的书画作品,其中不少既是精湛的艺术品,又是珍贵的文物。而千余年来,人们又因各种原因制作了许多赝品。因此在传世的书画实物中,存…[全文]
篆刻界有“印宗秦汉” 之说,那意思是讲学习篆刻的人, 应该首先效法秦汉时期的印章,把秦汉印学习好。那么,秦汉时期的印章有一些什么特点呢? 秦朝,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全文]
中国书法史上的“怪人”并不少见,这些人的“怪”有的因为仕途多舛,有的因为生活磨难,有的因为羸弱多病,有的因为红尘看破……但的确不少“怪人”因为“怪”而“奇”、因为“奇”而“高”。在这样的书法“高人”中,值得一说的是清朝的高凤翰。 …[全文]
吴叡(1298-1355),字孟思,号雪涛散人、青云生、养素处士,杭州人。终身布衣,晚年客居江苏昆山。他是元初篆书大家吾衍的弟子,少好学,工书法,尤精篆、隶。传世的书迹有《千字文》《离骚》《东山精舍记》《九歌图卷跋》等。 《千字文…[全文]
书画艺术品市场当前异常火爆,投资收藏古代名人字画的群体也越来越庞大。古字画的高回报率,特别是古代名人字画的超高回报率,再加上通货膨胀加剧造成的货币贬值,搞的不少根本不懂字画…[全文]
清 吴历 柳村秋思图 字画保管不妥是各种因素造成的,如因季节更替产生的温差变化,干、湿不匀,阳光紫外线辐射,环境空气尘埃的污染等等,由此而发生虫蛀、霉变、褪色等现象,…[全文]
齐白石扇面 收藏书画作品,已是很多私人和企业考虑的投资意向。确实,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收藏些美术作品,装饰在居室、会议室时时揣摩、观赏,既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又使…[全文]
上个世纪80年代末,由启功、徐邦达、刘九庵、谢稚柳、杨仁恺等人组成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专家来到广东省博物馆,他们看到馆藏的一幅绢本画,无不称赞,并将其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但…[全文]
明初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雍容华丽的“院体”和雄劲阳刚的“浙派”占据了画坛的主导地位。一直到明代中叶,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与文人个性意识的自觉,尤其是苏州“吴门画派”的崛起,承…[全文]
广西贵港考古大发现:旧城区挖出汉代护城壕
工笔山水的意境美
天津博物馆馆藏中国古代书画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清代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