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兮甲盘是汉代到宋代期间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中唯一流传至今的瑰宝。南宋初年即有著录,其出版、著录、论述的书籍、期刊多达百种。南宋宫廷旧藏,元代书法大家鲜于枢、清代金石学大家陈介祺…[全文]
福建博物院院藏的西周云纹青铜大铙,重100.35公斤,通高76.8厘米,造型浑厚、铸造精细、纹饰精美,通体锈色翠绿,整件器物稳重古朴,是国家一级珍贵文物。 铙,形…[全文]
制作精,形态美,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之瑰宝 铜镜一般由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在春秋战国时期至秦多为王公贵族享用,到西汉末期日趋民间化,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它制作精,…[全文]
铜镜是古人用以照面饰容的妆奁用品,亦称“鉴”或“照子”,是我国起源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铜器之一。铜镜滥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上游的齐家文化,直至清代被玻璃镜取代而退出历…[全文]
中国古代青铜铸造业的产生,开创了青铜时代的文明。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灿烂文明的载体之一,它以品类繁多,造型精致奇特,纹饰严谨逼真,铸造技术先进完美而闻名于世。青铜器制作在发展过…[全文]
西汉是继秦之后中国封建制得以巩固和发展的阶段,汉代经济、文化特别是手工业都比先秦时期有了长足的进步。扬州作为汉代东南沿海铜资源丰富和手工业人才相对集中之地,在西汉官工业政策…[全文]
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以其庄重典雅的造型,繁褥神秘的纹饰,形成一种狞厉之美,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位置。但这些铜器大多以礼器为主,属庙堂之器,是古代青铜艺术的珍品。除此之外,尚…[全文]
(图1)春秋晚期 附耳牛头螭纹蹄足镬鼎 山西博物院藏 (图2)战国时期 镬鼎 湖北省博物馆藏 镬(读音同“货”)鼎,是古代贵族在祭祀、宴饮等重大礼仪活动…[全文]
下面列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先秦青铜器和铭文中的若干典型作品,进行简明考释研究,从中可窥见其学术等方面的价值与意义。 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保存有魏巍壮观的古建筑群和18…[全文]
年代:西周 方位: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展厅(三层二号中央大厅) 西周时期的毛公鼎、大盂鼎和大克鼎,器型雄浑厚重,铭文字数众多,堪称青铜器中的重器。因为三…[全文]
何家村窖藏中的银石榴罐共有4件,罐体呈鸡蛋形(或说石榴形),一端逐渐收拢为细管口,并在罐口留有约为0.5厘米的小孔。其中一只配有棍式孔塞,顶端制成花蕾的造型。这一组石榴罐非…[全文]
精致豪华的器物,有时会被选为那个时代工艺美术作品的代表。鸳鸯莲瓣纹金碗富丽华美,经常被各种书籍采用,或做插图,或印在封面,成为唐代金器最高水平的象征。金碗共出土两件,纹饰造…[全文]
战国云雷纹兽首铜鼎(见图),1978年淮阴高庄战国墓出土,口径长轴14厘米,短轴12厘米,通高13厘米,为国家一级文物。该器口呈椭圆形,方沿平折、曲口、束颈、垂腹、圜底,口…[全文]
春秋双兽首衔环青铜鉴 我国青铜器的铸造历史源远流长,绚丽璀璨,精美绝伦,有着永恒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历年来在国内各地出土的无数历代青铜器,品种繁多,器型精美,代表着…[全文]
最近看了好几次拍卖会,人气都很旺。因为和拍卖公司的老总关系不错,私下聊天时便和他谈起了这事,他说现在房地产市场不景气,股市也不好,投资渠道少,大量流动资金没有去向,其中很大…[全文]
大唐西市博物馆藏有一件唐代的镶绿松石螺钿鹦鹉纹铜镜,直径6.5厘米,圆钮,素缘,镜背图案以海蚌贝壳打磨雕刻镶嵌而成。钮外镶嵌一圈螺钿,主图案为螺钿雕刻的鹦鹉和折枝宝相花,中…[全文]
尺寸:高37cm,底座宽22cm 质地:鎏金铜 时代:15世纪 (西藏博物馆提供) 不空成就佛是五方佛之一,代表毗卢遮那佛之“成所作智”,也代表能以…[全文]
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简称“提梁银罐”)是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镇馆之宝。1970年10月在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的金银器是上世纪唐代金银器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它们不但全面反…[全文]
提起青铜器,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鼎”,既有楚庄王“问鼎中原”的雄心勃勃,或者“司母戊鼎”的巧夺天工。中国古代青铜器家族,除了盛名在外的“鼎”,还有很多。仅按用途,就可划分为…[全文]
这件青铜鎏银高足杯,宁夏海原县出土。据《光绪海城县志》记载,海原县城宋名天都寨,夏改为东牟会,元名海喇都,明初以地赐楚王,又名海城。近年来,有学者研究认为海原县城之元名海喇…[全文]
“一尊易致蒲萄酒,万里难逢鹳鹊楼”是陆游《杂感》诗的名句,这里提到的尊,是古代一种重要的宴饮酒器和祭祀礼器。 1976年12月,江苏镇江丹阳司徒公社发现一处西周时期的…[全文]
古代青铜器是天津博物馆重要馆藏之一。无论是堪称国之瑰宝的青铜重器,还是揭示度量衡发展的量器、衡器,亦或是自成体系的铜镜,都是天津博物馆藏古代青铜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博物馆…[全文]
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凤纹卣(如左图所示)为西周早期的青铜器,盖高11厘米,腹纵14.9厘米,腹横17.9厘米,底纵10.8厘米,底横12.6厘米。 卣是古代盛酒器。古文…[全文]
清17世纪铜胎彩釉描金童子掐丝珐琅座摆件 这对清初期铜胎彩釉描金童子掐丝珐琅座摆件(见图),高23.5厘米,材质优良、做工精湛,造型生动,均由圆雕塑铜胎彩釉描金童子像…[全文]
猴形铜带钩,长12.56厘米、宽3.88厘米、厚1.52厘米、高2.09厘米。正面通体作浮雕母猴形象,攀援动作,姿态灵巧。猴体跪伏,左臂向前上 伸高举,看去明显长于右臂,屈…[全文]
众所周知,学会使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步。而人类开始使用灯,则实质上是用火的合理延伸。我国古代的灯具制作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与灿烂的华夏文明相应相称…[全文]
商代晚期沿至春秋早期,邓国的铜器铸“登”字;春秋晚期沿至战国,繁体“鄧”字出现在邓国的铜器上。这些金文宛若一部徐徐展开的邓国史,向世人描述“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全文]
毛公鼎有铭文499字,不仅是西周铭文最长的青铜器,也是青铜器王国中铭文最长的器物。 毛公鼎,西周晚期毛公所铸青铜器,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全文]
虢季子白盘,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商周时期盛水器,晚清时期出土于宝鸡,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国博的镇馆之宝。 虢季子白盘造型奇伟,酷似一个大浴缸,作长方…[全文]
古代铜佛造像,不仅是历史与艺术的凝聚,也是古代工匠高超制作技艺的体现,早已成为古玩中独具特色的品种之一。尤其是铜铸造像以艺术形式表现生活的、文化的、宗教的、神仙的、名人的等…[全文]
广西贵港考古大发现:旧城区挖出汉代护城壕
工笔山水的意境美
天津博物馆馆藏中国古代书画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清代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