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映千古:广西博物馆馆藏历代铜镜精品
铜镜是古人用以照面饰容的妆奁用品,亦称“鉴”或“照子”,是我国起源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铜器之一。铜镜滥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上游的齐家文化,直至清代被玻璃镜取代而退出历史舞台,绵延4000多年,其发展的历史纵贯整个中国古代社会。铜镜以其仪态万千的形制、神奇瑰丽的纹饰、辞旨温雅的铭文、炉火纯青的工艺、丰富多样的用途而被公认为一朵绚丽的古代物质文化奇葩。
广西博物馆馆藏铜镜近百面,大多为广西本地出土,囊括了汉代、三国、隋代、唐代、宋代和明代等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镜种,各具特色,各领风骚,见证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盛衰变迁。在此,笔者甄选25面具有代表性的精品,作成图文,以飨同仁。
精致规整的汉代铜镜
汉承秦制,版图统一,国力强盛,铸铜手工业迅猛发展,精致规整的铜镜标志着我国进入了铜镜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战国时期为第一高峰期)。此时,岭南归于一统,开郡设县。大批中原汉人南迁广西,带来了先进技术和文化,同时也带来了先进技术和文化的载体之一——铜镜。汉镜纹饰精致规整,刻画奇巧。盛行于战国时期的以地纹衬托主纹的表现手法,在汉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地纹逐渐消失,主纹变得越来越鲜明突出。典型纹饰有山字纹、蟠螭纹、蟠虺纹、花瓣纹、子孙纹、连弧纹、博局纹、变形四叶纹、龙虎纹、夔凤纹、禽兽纹、星云纹、神兽纹镜等。汉镜铭文内容丰富,辞旨文雅。
沿袭汉风的六朝铜镜
六朝时期,南北分治,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铜镜品质地域性差异明显。北方战乱,经济衰退,铜镜工艺发展缓慢。岭南社会相对稳定,铜镜工艺有较大发展,风格多沿袭汉代。广西博物馆馆藏六朝镜稀缺,黄龙元年重列式神兽纹镜为独一无二的珍品。
承前启后的隋代铜镜
隋朝虽然只有短短37年,但它结束了六朝的分裂局面,使国家重获统一,为铜镜工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环境。隋镜在纹饰上既有承袭六朝的遗风,又有创新题材,表现出承上启下的风格。隋镜典型的纹饰有十二生肖纹等。
富丽堂皇的唐代铜镜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各项事业进入全盛的时期。唐镜以其丰盈的镜体、多姿的造型、富丽的纹饰、堂皇的风格,无可争议地代表了铜镜发展史上的最高水准,为我国迈入铜镜发展的第三个高峰期提供了明证。唐代开始出现葵花形、菱花形、亚字形等花式形制,典型的纹饰有葡萄纹和神仙人物故事纹等,多采用浮雕或高浮雕的技法制成。
纤秀隽洁的宋代铜镜
两宋为御北患,大量耗铜铸造兵器和货币,导致铜源匮乏,铜镜发展出现由盛变衰的转折,颓势明显。与时代相适应,宋镜工艺注重节省材料,采用平刻技法取代浮雕技法,追求实用而不崇尚华美,表现为镜体纤轻,镜钮细小,纹饰隽洁。尽管如此,宋镜以其形制多样在铜镜史上仍占有一席之地。广西博物馆馆藏宋镜主要有神仙人物故事纹菱花形镜、官私作坊铭文镜以及盾形镜等。
回光返照的明代铜镜
相对于宋代来说,明代的铸镜水平有所提高,不仅传承了历代的遗风余韵,还稍有创新。明代铜镜材料使用黄铜,即铜锌合金。镜体大而厚重,形制多为圆形,镜钮出现银锭钮和山形钮等,流行仿古镜。自明代以后,铜镜走向了无可逆转的衰落,直至退出历史舞台。所以,明镜的兴盛是一种回光返照式的兴盛。广西博物馆馆藏的明镜主要有云龙纹镜、铭文镜和仿汉镜等。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