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胸章" 作为一种身份标识,在近代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就保存有许多包括"八路军"、"新四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等在内的军人及其相关职业工作者的胸章,其中有一种并不被当代人熟识,但却在当时产生重大影响的胸章,即"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卫生工作委员会志愿卫生工作队"胸章。其标准规格是长8.2厘米,宽5厘米,粗布制作,中间印有长方形框,内写:"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衛生工作委...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抗美援朝战争馆》里,陈列着一份已经褪色的《香玉剧社半年来捐献演出的工作总结》。这份《总结》真实地记录了豫剧著名演员常香玉为志愿军捐献飞机,1951年8月至1952年2月率领香玉剧社到6省市巡回演出的情况。 拂去历史的尘埃,打开这份珍贵的文献,让我们去追寻常香玉这位爱国艺人带领香玉剧社在全国6省市巡回义演的历史轨迹-- 1951年6月,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向全国人...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战争馆》内陈列着一份在"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艺术事业管理局公用笺"上用蓝色钢笔水书写的《打败美帝野心狼》的歌曲,即《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手稿。看到这份珍贵的手稿,不仅使我们联想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激昂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它鼓舞过多少志愿军将士奔赴朝鲜战场,浴血杀敌;它激励过多少人民群众,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
一步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战争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历史照片,照片上一队全副武装的志愿军战士雄赳赳、气昂昂,巨龙般地行进在白雪茫茫的鸭绿江上。这幅照片就是志愿军某部摄影记者黎民同志拍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这幅照片与《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一起,已成为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象征标志,在人们的心目中早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这幅全景式气势磅礴的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珍贵历史照...
1982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装备技术部所属的4818厂,将两块沉重的舰牌,捐赠军事博物馆收藏展出。用黄铜铸成的舰牌上刻着遒劲的"重庆"二字,每个字由两块组成,每块重约125千克。 1948年底至1949年初,在人民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后,国民党的统治已陷入崩溃的危局之中,许多国民党军官兵纷纷起义、投诚。2月25日,继国民党海军"黄安"舰起义后,国民党海军当时的大...
全国解放战争馆收藏着一串珍贵的老北京(原北平)城门钥匙。这串钥匙共有10把,每把钥匙上都拴有一个小木牌,上有标号、地名,10把钥匙分别为:第壹号,西直门车站;第贰号,西直门站台北;第叁号,西直门前;第肆号,西直门站台;第伍号,无说明;第陆号,复兴门;第柒号、第捌号,无说明;第玖号,阜城门;第拾号,西直门。这串钥匙除第伍、柒、捌号为中式外,其他均为西式,形制相同,正反面均有"鹰"图案,并标英文"CH...
解放战争中,解放区人民和广大民兵,在"一切为了前线胜利"的口号下,以高度的热情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从各方面支援人民解放军作战。山东省莱东县唐和恩支前小支队,就是滚滚支前大军中的一支。 为了保证淮海战役的胜利,曾多次完成支前任务的小支队长唐和恩坚定地向上级保证:"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那里;前线需要什么,我们就运送什么。"他们和数百万支前民工一样,顶风冒雨,忍饥耐寒,日夜奔走在坎坷不平的道路...
1949年元旦,陈毅、粟裕代表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对杜聿明集团发出了最后通牒,促其放下武器、立即投降,但杜聿明等人置之不理。第二天,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发出了淮海战役最后一份重要命令--全歼杜聿明集团!这是一道雷霆万钧的总攻令!命令分甲、乙、丙3个部分。甲讲敌人窘境与动态;乙为命令的主要部分,即第一步作战部署、各部任务区分,前5条为各部任务区分,第6条为总攻时间,"决定统一于1月6日16时发起战斗(如阴雨...
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用热血和生命铺就了一条通往新中国的胜利之路,谱写下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在军事博物馆的展厅中,您可以看到一架普普通通的杉木梯,它记载的历史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曲大无畏的英雄赞歌。 1948年11月6日,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举行淮海战役的战略部署,人民解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神速出击,迂回包围,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就把蒋介石以徐州为重点分别部署的80万重兵肢解成...
在军事博物馆收藏展出着一部美国芝加哥电器公司1945年出产的普通手摇式电话机,铜质的底座,黑色的机身与话筒,给人以沉静肃穆的感觉。然而,它见证的却是为中国人民革命和解放事业立下赫赫战功的粟裕大将在全国解放战争的战场上叱咤风云,调度千军万马的辉煌历史。 1907年8月10日,粟裕大将出生在湘南会同坪村乡枫木树脚村一个普通的侗族家庭。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他历任我军高级指挥员,为中...
1964年8月,辽沈战役纪念馆将其从辽宁黑山县张家屯农民张春生处征集的一只铁水桶,送交军事博物馆收藏展出。这只高36.5厘米,直径28厘米,桶口已变形的普通铁水桶,布满了百多个弹孔。它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人民群众在黑山阻击战期间支援解放军前线时使用的。 黑山阻击战是1948年10月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辽宁黑山、大虎山地区进行的一次坚守防御作战。黑山、大虎山位于辽河与医巫闾山山脉之间...
1948年9月16日至24日,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发动济南战役,歼灭国民党守军10万余人,生俘国民党第2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济南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国民党军重点防御的计划,使华北和华东解放区连成一片,为战略决战揭开了序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济南是山东省的首府,又是津浦、胶济两线交点,素为军事要地。1930年中原大战时济南被晋军攻占,1937年韩复榘将济南拱手让给日军,蒋介石也曾骂过娘,但这回却是...
军用地图是行军打仗必不可少的,仿如军人的眼睛和向导。《孙子兵法》上有一句名言,叫做"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军用地图就是"知彼"的一个基础条件。在军事文物收藏中,军用地图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对于研究军事历史,尤其是战略战术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军事博物馆收藏着一幅珍贵的军用地图,它是人民解放军太原前线司令部在太原战役总攻阶段使用的《太原市城防工事图》。 这幅比例尺为1∶5000的地图,纵长1.24米...
在全国解放战争馆里,陈列着一把铁钩,这是董存瑞少年时代参加民兵自卫队,破坏日军电话线时获得的战利品。 1929年,董存瑞出生于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0年,他参加了当地的儿童团,被选为儿童团长。他带领儿童团员们站岗、放哨、掩护八路军干部。他还经常和民兵一起抓汉奸、叛徒,递送情报,侦察敌情。1943年,14岁的董存瑞参加了民兵自卫队。在一个繁星闪烁的晚上,他们向...
在全国解放战争馆里,陈列着一面精美的锦旗,上书"赠给´王克勤´排全体同志,保持光荣称号,让王克勤在我们的队伍中永远活着。川东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制"。锦旗长2.6米,宽1米,用红色锦缎制成,右面镶有彩锦制作的王克勤头像。这面锦旗,是对人民解放军著名杀敌英雄和人民功臣王克勤的表彰,也是"王克勤排"的光荣。 王克勤是安徽阜阳人,家里很穷,曾被国民党抓去当兵。1945年10月平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