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城南庄遭敌机轰炸有惊无险 ─── 西柏坡迎来毛泽东三委会合 关于破案的过程,还有另外一种说法,1949年初北平解放,华北军区情报机关截获敌阜平潜伏组发往保密局的电报,才抓到刘从文通敌证据,又跟踪追击将孟建德捕获。 另据阜平县城南庄“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说,在“文革”时,余光文还因此受到过冲击。 毛泽东在城南庄被敌机轰炸的事儿,留...
2002年12月我馆工作人员在北京征集文物时,刘显宜将军的妻子孙炜和儿子刘京生专程送给我们一张行军床,这张床是1941年反“扫荡”作战中缴获日军的。它长190厘米,高75厘米,宽80厘米,上面用土黄色帆布作床面,由4根木棒支撑,平时可以折叠起来,打成捆。使用时拆开,在上面睡觉,办公都可以。 刘显宜将军生于1903年,湖南耒阳人。1928年参加工农革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把指挥刀是壶关县常行村原晋冀豫边区杀敌英雄张小保缴获日军的。长108厘米,质料钢,手柄为豹皮制成,刀刃锋利。 张小保是山西壶关人,中共党员。1944年11月在太行区群英会上被授予“腹心地区一等民兵杀敌英雄”光荣称号,发给“杀敌英雄”奖章一枚,手枪一支。1951年9月30日和1960年5月1日分别出席全国民兵代表会议,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亲切...
1939年7月15日,八路军总部进驻武乡县砖壁村。在砖壁村驻扎期间,英国记者何果住在李作艮家,朱总司令常去李作艮家看望国际友人,抽空便和李作艮下几盘象棋,这样两人便成了常来常往的棋友。总部离开砖壁村后,李作艮老人一直把这付象棋珍藏下来。 1990年他的家属将这付象棋捐赠给了八路军纪念馆。 现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这块毛毯是孙继先将军的儿子孙东红于2003年1月捐赠给纪念馆馆的。颜色米黄色,有花色图案,纵174厘米,横125厘米,毛毯上留有血迹和弹孔。 这块毛毯是孙继先将军长征时留下来唯一的一件实物。孙将军在世时,对此物如数家珍,精心保存。因为它是红军胜利强渡大渡河的象征,这块毛毯凝聚着无数战友的鲜血。 1935年5月下旬,孙继先时任红一军团第一师团营长,强渡大渡河时,夺取泸定桥,攻打泸定桥战斗,他具体...
在纪念馆的第一展厅陈列着一双草鞋,这双草鞋是抗战时期八路军129师772团团长叶成焕生前穿过的。棉线质,长25厘米。 叶成焕出身于河南光山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红军。他凭着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刻苦学习,不断进取,由一名普通战士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员。是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麾下一名年轻有为的战将,也是陈赓旅长的得力助手。“攻如猛虎,守如泰山...
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至今保存着一支具有特殊意义的笙。为了彻底弄清楚这支笙前后发生的故事,我们来到了武乡县的砖壁村。砖壁村八路军总部旧址前的大树下,依旧聚集着许多纳凉的老人。在这里,似乎每一棵草木都在讲述着半个世纪以前发生的事情。砖壁村68岁的老人李炳珍通过自己点滴的记忆和别人的讲述,给我们回忆了那段彭总送笙的故事。 砖壁村的李二孩是个民间艺人,笙、管、唢呐样样精通。由李二孩牵头组织的乐团规模一度...
1939年秋,八路军总部柳沟铁工部工人郭大海遵照朱总司令指示造出了第一门掷弹筒,经试验威力很好,1940年,在总部召开的劳模大会上,由左权宣布获劳模名单,朱总司令亲手将一块布奖状给郭大海,上面写着"奖给郭大海同志,创造能手,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赠" 。 1978年8月,武乡县文管所所长王照骞从郭大海手中征集到武乡革命纪念馆,1988年6月移交八路军纪念馆陈列。 现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1941年,十八集团野战卫生部材料厂住在安乐庄一带,阎柴通在该厂工作。彭德怀副总司令来厂视察时,他因病晕倒,彭副总司令当即把此药罐(里面装有两、三种药)送给他,并嘱咐他早日康复,好好工作。为感谢首长的恩情,阎一直珍藏,1997年被征回我馆。 现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韦拔群(1894—1932),曾用名韦秉吉、韦秉乾、韦萃。广西省河池市东兰县人。壮族。韦拔群于1921年开始领导农民闹革命后,由于深受各族人民的敬爱,人们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拔哥”。韦拔群于1916年初在贵州加入讨伐袁世凯的护国军,参加了护国运动。后入贵州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到黔军任参谋。在“五四运动”影响下,1920年离开黔军到广州加入“改...
2002年5月,时值左权将军壮烈殉国六十周年,年已62岁的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将其母亲刘志兰同志1982年郑重留给女儿的一份珍贵遗产——左权于1937-1942年写给母亲、叔叔和新婚妻子刘志兰的十三封家书}首次发表,由解放军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左权将军家书》。《左权将军家书》不仅为八路军抗战史增添了辉煌的篇章,作为家书,最大的亮点是使过去高大伟岸的形象注如入了更多面、更细腻的亲情色彩、婚姻生活和发自...
1990年抗日战争纪念馆筹办《北京地区抗日斗争史迹展览》,为了筹备展览,工作人员拜访了曾在平西领导抗日斗争的萧克将军。 当时八十二岁的萧老在他那间简朴、整洁的会客室里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精神矍铄,目光炯炯,声音洪亮,提起抗日战争仍然记忆犹新。当他了解到我们的意图后,就将他保存了近半个世纪的一份珍贵手稿交给我们,他说“这些东西放在我自己手里意义不大,放在纪念馆不但有利于热心研究抗日战争...
“舍身取义”光荣匾。长2.5米,宽0.8米,蓝底黄字,扁的正中位置从右到左镌刻四个金色大字“舍身取义”。字的上方阳刻一方印:“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匾的左侧竖刻:山交编村全体干部群众敬立,民国三十五年四月十五日。匾的右侧竖刻几行字: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奖给——英勇的广生同志:你在民族革命当中,任人民武装主任,历经与敌伪斗争数载,不屈...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藏品中,有一幅国画大师齐白石画的《七鸡图》。画面上画有七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小雏鸡。左侧有题款“卢沟有事后无画兴,今秋翻陈案矣。白石”右侧有启功先生题跋“此寄萍老人兴会极高之作,盖卢沟变后,水火之中,虽时弄翰,宁有佳兴。此幅题云今秋翻陈案矣,乃指敌寇投降,画中史料可实也”。 艺术大师齐白石是一位爱国者,卢沟桥事变后,北平...
一粒小小的石头子能给人带来平安,能使人化险为夷,听起来,这是一桩不可信的奇闻。人们不会相信这种石头的存在,就象不相信世间会真的存在上帝一样。但抗日名将蒋光鼐将军却有一枚镶有这种石头的金戒指,人们美其名为“化险石”戒指。顾名思义,“化险”者,化险为夷也。在“淞沪抗战”七十周年纪念日,蒋光鼐将军的子女把这枚宝石戒指捐献给中国人民抗...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