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这两枚木质邮章,1枚是"红军家信免贴邮花",印面为22毫米×18毫米的长方形;1枚是"红军家属信件免贴邮票",印面为35毫米×20毫米的长方形。这两枚珍贵的邮章是我军最早军邮制度建立的历史见证。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各革命根据地就有了优抚工作。1931年11月,中国工农兵苏维埃政府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其中规定:"红军与家属通信,由直属机关盖章,不...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之印 在土地革命战争馆一个明亮的玻璃柜里,陈放着一枚醒目的大印,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革命军事委员会"印。该印为银印,直径为9.5厘米。有3层图案,最外层的上半圆刻着略小一点的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字的两端各是1枚五角星,下半圆刻着"革命军事委员会"7个大字;内层核心的图案是地球上镶嵌着镰刀和斧头;中间一层是打着结的麦穗环绕...
1994年11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和夫人朱琳将珍藏多年的父亲李硕勋烈士生前照片、遗墨等21件文物赠送给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同时,对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存李硕勋烈士的遗书进行了鉴定。李鹏总理看完父亲的遗书,激动且肯定地说:"没错,这就是遗书的原件。父亲的遗书,只写了月和日,他是1931年牺牲的"。李鹏并从保存父亲遗物的皮夹里,拿出当年国民党广东省政府的"李硕勋判决书"档案,进一步证明李硕勋...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这首名为《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的词是1931年春,时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前委书记的毛泽东在指挥红军粉碎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后即兴创作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词中所提到的"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是怎么一回事呢? 1...
在这块蓝灰色粗布包袱皮上,红军战士以工整的毛笔字,书写了我军初创时期毛泽东为部队规定的"六项注意"。它的每一笔,都重重地刻在人们心上,使人们对毛泽东的建军路线、红军队伍铁的纪律,从心底产生无尚的敬意。 1927年10月初,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离开三湾,向井冈山进军。为了建设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他在枫树坪向干部战士宣布群众纪律,要求部队官兵说话要和气,买卖要公平,不拿群众一个红薯。24日,当部队...
土地革命战争馆陈列着一块不平凡的石锁。这块被定为一级文物的石锁长32厘米,宽14厘米,高21厘米,重达18.5千克。它敦实的身躯,给人一种厚重之感。历经沧桑的锁面凸凹不平,握柄之处可见光亮的磨痕,使人联想到它的主人过人的臂力和练功的勤奋。 石锁的主人是当年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先后任红军军长、军团总指挥的贺龙。贺龙特别喜爱运动,这与他的家传不无关系。贺龙的祖人能文能武,其祖父贺良仕是个能挽硬弓、驭...
在土地革命战争馆内,陈列着一盏轻便而简朴的小油灯。这盏被熏黑的、靠灯芯燃出豆点亮光的油灯,是当年红军在井冈山时用过的许多油灯中的一盏。它看起来是那么的普通:一个20厘米高的竹筒做托儿,上面放一个盛有灯油和灯芯的小铁勺,两侧还有一个便于手提的竹皮拧成的竹梁。如今人们早已弃它不用。它留给人们的只是遥远模糊的回忆。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上的革命情--毛泽东送给袁文才的皮裹腿 这是一副质地细腻、制作精良的皮裹腿,是当年毛泽东初上井冈山时送给井冈山地方农民自卫军领导人袁文才的见面礼,尽管它经过了长期的战争岁月的洗礼,但仍然完好如初,可见其主人对它非常珍惜。 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湖南秋收起义部队,经艰苦转战,在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三湾改编,将起义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在三湾,毛泽东提出了要得到地方农民...
土地革命战争馆里陈列着一张70多年前的文告原件,文告是油印的,长560毫米,宽410毫米。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侵蚀,纸张早已泛黄,左下角已残缺,中间已有零星残洞,但文告字迹依然清晰可辨。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南昌起义中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后,以贺龙的名义发布的文告。那么,在当时战事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发出这份文告的背景及内容是什么呢? 1927年的春夏,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使大江南北笼罩...
这把指挥刀长约1米,刀鞘已生锈,刀锋依然闪亮,刀把是铜、玉合制,镌有精美的梅花图案。它是当年北伐战争中,赫赫有名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团长叶挺使用过的。 1925年11月,叶挺在广东肇庆就任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即叶挺独立团)团长。他腰挂这把指挥刀,手持驳壳枪,率部北伐。1926年5月上旬,叶挺率领独立团担任北伐先遣队,开赴湖南前线。在攻打攸县时,叶挺对官兵动员...
朱德的”仪陇朱氏“藏书之印 朱德的“德字玉阶”藏书印章 看过朱德元帅传记的人大都知道,朱德自幼即喜好武事,爱读兵书。在长期的战争岁月里,经常手不释卷,熟读古今中外兵法,并创造性地运用到战争实践中去。尤其是对于毛泽东的军事著作,更注意悉心钻研和收藏,因而具有深厚的军事理论修养。细心的读者还发现,朱德的早期军事藏书上往往盖着一对朱红色的藏书印...
土地革命战争馆内陈列着一枚狮钮印章。这是贺龙1928年初领导荆江两岸年关暴动后,奔赴湘西建立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时使用的。印章用料考究,选用具有天然美丽花纹的福建寿山石琢成。印面为25毫米见方,上刻有"贺龙之印"4个篆体字。印体总高130毫米。印体上方80毫米处雕有一头高50毫米、回眸作看的雄狮,威风凛凛,栩栩如生。这枚曾失而复得的精致印章,还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1927年底,党中央派贺龙、周逸...
“做官即不许发财”———吉鸿昌的细瓷茶碗的故事 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不仅以其铁骨铮铮、英勇善战让敌人闻风丧胆,而且还以其体恤民情、正直清廉令人们敬仰。 1920年5月,吉鸿昌的父亲得了重病。吉鸿昌回家探望,看到父亲那依依不舍的眼神,知道父亲有话要讲,便说:“爹,您有啥话尽管说,孩儿一定铭记照办。”他的父亲语重心长地说:R...
“节俭不仅仅是个人的事” 周恩来穿的袜子是补了又补。他有一块补袜板,他在解放战争时期用过,又从西柏坡带到北京,一直留着织补袜子用。在穿衣方面周恩来十分节俭,有人说周恩来是一国总理,穿这样打补丁的衣服是不是有点过分了。他笑着说,我看不过分,前提是我们国家还很穷。身为7亿人口大国总理,我这样做不是我个人的事,这表明我们提倡什么!7亿人口是应该提倡节俭呢,还是现在就不顾国情去追...
1940年聂荣臻将军为送日本孤女写给日军官兵一封信。此信中部分内容,来源于日本友人的传抄书信。为此,人民网记者特请原聂帅办公室的周均伦同志审核传抄书信,并得到了经过聂帅生前审阅(加注了标点)的书信版本。该书信原件至今下落不明,所幸当年书信送出前,《晋察冀画报》摄影记者沙飞拍下了书信全貌。 今年6月出版的《沙飞摄影全集》登载了该书信的图片(见上图),书信原貌清晰可见。 本文刊载当年聂荣臻将军的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