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物故事之“毛泽东送给袁文才的皮裹腿”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井冈山上的革命情--毛泽东送给袁文才的皮裹腿

这是一副质地细腻、制作精良的皮裹腿,是当年毛泽东初上井冈山时送给井冈山地方农民自卫军领导人袁文才的见面礼,尽管它经过了长期的战争岁月的洗礼,但仍然完好如初,可见其主人对它非常珍惜。

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湖南秋收起义部队,经艰苦转战,在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三湾改编,将起义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在三湾,毛泽东提出了要得到地方农民武装的支持,并派人与驻在井冈山北麓宁冈茅坪的袁文才率领的农民自卫军取得了联系。

当时,在井冈山有袁文才、王佐两支绿林式农民武装,袁文才部驻茅坪,王佐部驻茨萍和大小五井,两人虽早年就参加绿林组织,但大革命时期都受过革命风暴的洗礼。1926年,袁文才担任了宁冈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并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王佐同袁文才是把兄弟,也将所部改为遂川县农民自卫军。后两人又任赣西农民自卫军副总指挥。工农革命军要以井冈山为根据地,须得到袁文才、王佐的支持。但他们对毛泽东领导的这支工农革命军了解不多,担心这支比他们力量大得多的队伍会不会火并山寨,夺取他们的地盘。所以,他们曾派人表示:可接济工农革命军一些给养,但请工农革命军另找高山。当时,有人提议解除他们的武装,毛泽东没有同意,决定积极争取他们,并决定先从共产党员袁文才入手,做说服争取工作。尔后,通过他做王佐的工作。

1927年10月初,毛泽东只带了几个随员,骑马来到宁冈大仓村,远远看见袁文才带着几个人在村边迎接。见面后,袁文才把毛泽东请到一个吊楼上,亲自端茶,毛泽东说:文才同志不要客气,我们自己来吧。随后,毛泽东分析了大革命失败后的政治形势和革命的发展前途,肯定了袁文才及其部队敢于反抗豪绅地主阶级的革命精神,说明了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意义,勉励袁文才同工农革命军联合起来开展斗争。他询问袁文才队伍还有多少枪,袁文才答到:60来条,还有的不好。毛泽东赞扬说:不错,保存了革命力量,但还要发展,农民自卫军也要慢慢扩大。我们赠给你们100支枪,明天派人到砻市来担。毛泽东的话使袁文才深受感动,先前的疑虑顿时消除。他激动地说:毛委员,我保证一心一意跟你闹革命,你交代的事我们一定要做好,队伍需要的粮食、款子和建立医院这些事,都包在我身上,我已经带来600块花边(大洋)给你们用,请毛委员和队伍明天早早到茅坪。

会见后,袁文才回去立即召开群众大会,通报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消息,布置了迎接毛泽东及工农革命军上茅坪的准备工作。翌日,袁文才派人领来毛泽东送的100多支长枪,又吸收了100多名青壮年农民加入自卫军,把部队合编为两个连,并邀请毛泽东派干部到他的部队里进行政治和军事训练。工农革命军和袁文才、王佐部队的关系一天天密切起来了。

1927年10月17日,袁文才带领农民自卫军和当地群众,鸣放鞭炮,热烈欢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来到茅坪。他按照毛泽东的要求,协助工农革命军在茅坪建立了医院和后方留守处。为感谢袁文才的帮助,毛泽东送给袁文才这副皮裹腿以便其骑马用。袁文才接到这份礼物后非常高兴。与此同时,毛泽东也抓紧进行对袁文才、王佐这两支绿林式农民武装的教育改造工作,他多次同袁文才谈心,循循善诱地帮助他提高思想水平。袁文才十分佩服地对部下说:跟毛委员一起干革命不会错。毛泽东还多次同王佐谈话,并派人到王佐部当党代表,做团结、改造王佐部的工作。不久,王佐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8年2月,袁文才、王佐领导的农民自卫军被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2团,袁文才任团长,王佐任副团长,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领导下的工农革命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起义农民军,在宁冈砻市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后,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4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袁文才所在的第2团被编为红4军第11师第32团,袁仍任团长。他率部参加了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新城、龙源口、黄洋界等战斗,曾当选为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主席、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红4军军委委员。1929年1月,为了突破敌人的会剿和解决红军的给养问题,红4军主力在毛泽东、朱德等率领下离开井冈山,向赣南进军。袁文才时任红4军参谋长,随军出征。不久,他返回井冈山,组织地方武装,坚持革命斗争。1930年2月,袁文才在永新县被错杀。毛泽东知道消息后,心情十分沉重,指出杀袁文才杀错了、要平反。

新中国成立后,袁文才被错杀的冤案被平反昭雪,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56年,毛泽东到井冈山视察时,特意将袁文才烈士的妻子谢梅香接到井冈山宾馆,亲切地称她袁嫂子,向她表示慰问,一起合影留念。这副皮裹腿,在袁文才被错杀后一直由谢梅香保存。1959年1月,谢梅香将它交到江西省军区。军事博物馆建成后,一直陈列在土地革命战争馆里。 

(图片文字均来自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解放军报社网络部 联合主办的走进军事博物馆专题)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