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物故事:支援前线模范唐和恩使用过的竹杖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解放战争中,解放区人民和广大民兵,在"一切为了前线胜利"的口号下,以高度的热情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从各方面支援人民解放军作战。山东省莱东县唐和恩支前小支队,就是滚滚支前大军中的一支。

为了保证淮海战役的胜利,曾多次完成支前任务的小支队长唐和恩坚定地向上级保证:"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那里;前线需要什么,我们就运送什么。"他们和数百万支前民工一样,顶风冒雨,忍饥耐寒,日夜奔走在坎坷不平的道路上,出色地完成了运输任务。

在一次运粮途中,一条河拦住了去路。上级要求天黑以前要把粮食送到。眼看天色将晚,附近又没有桥,为了保证把粮食按时送到,他们决定涉水过河。唐和恩首先脱掉棉衣,扛起粮包,踩路向前,队员们也都扛包抬车紧紧跟上。此时正值隆冬季节,北风嗖嗖,寒气逼人,河面上结着一层薄冰。尽管水深齐胸,冰冷刺骨,大家仍然咬紧牙关,渡向对岸。刚上岸,未及擦身穿衣,空中又出现了一架敌机,大家迅速分散隐蔽,直到飞机飞走,他们才穿好衣服继续赶路,终于按时把粮食送到了目的地。

在近半年的支前运输中,唐和恩小支队克服了无数困难。风餐露宿的野外生活、紧张繁重的运输任务、崎岖不平的坎坷道路,都没能使他们停下支前的脚步。这期间,唐和恩随身带着一根长1米多的竹杖,每到一地,他就在上面刻上地名。在淮海战役期间,他们总计行程约2 500多公里,竹杖上密密麻麻地刻着山东、江苏、安徽3省88个城镇村庄的地名。把这些地名按地理位置联接起来就形成了一条支前路线图。这根竹杖真实地记载了唐和恩小支队艰苦而光荣的历程,记载了人民群众为革命战争胜利立下的不朽丰功,也是淮海战役中解放军高歌猛进,国民党军节节败退的历史见证。现在,它作为珍贵的历史文物,收藏在军事博物馆中。

(图片文字均来自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解放军报社网络部 联合主办的走进军事博物馆专题)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