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物故事:华东野战军架设十人桥的“木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用热血和生命铺就了一条通往新中国的胜利之路,谱写下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在军事博物馆的展厅中,您可以看到一架普普通通的杉木梯,它记载的历史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曲大无畏的英雄赞歌。

1948年11月6日,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举行淮海战役的战略部署,人民解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神速出击,迂回包围,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就把蒋介石以徐州为重点分别部署的80万重兵肢解成了互不联系的几块。

战役打响后,驻防在陇海铁路东段新安镇、阿湖地域的国民党军黄百韬兵团(国民党军第7兵团),急忙由运河东岸往西向徐州方向逃跑。消灭黄百韬兵团是中共中央军委预定的战役第一阶段作战目标。华东野战军首长下令所属各纵队:必须排除一切障碍,克服一切困难,日夜兼程,飞兵前进;敌人逃到哪里,就追到哪里,小股马上歼灭,大股立即包围,待主力赶到后围歼。于是一场大规模的围追战在江淮大地上展开。人民解放军渡河涉水,不畏饥寒,日夜兼程地追击着逃敌。

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第27师奉命追击黄百韬兵团第63军。当先头部队赶到新安镇时,群众反映"老广(指敌63军)刚刚离开这里不到两个钟头"。为快速追歼敌人,第27师指战员不顾连续急行军的疲劳,继续紧追不舍,终于在1948年11月8日入夜后于沂河东岸追赶上了敌63军后卫警戒分队,将他们一举歼灭。当得知沂河对岸堰头镇(今江苏埝头集)还有敌两个团后,第27师当即决定分数路涉渡沂河,迂回包围堰头镇。

堰头镇位于沂河西岸。深夜,驻扎在堰头镇的敌人在河岸边燃起柴草照明,并用火力封锁河岸。解放军第27师第79团第1营尖兵连连长为了尽快让部队渡过沂河,围歼堰头镇之敌,命该连3班火速架设浮桥。随部队百里急行军追敌又是带病参战的3班班长马选云受命后,立即率领战士潘福全、杨玉文跳入急流,用两架木梯在上面绑扎些木板,架起了一座很不稳定的浮桥。对岸敌人的火力不断朝河面扫射,摇摇晃晃的浮桥很难保证部队顺利通过。在这紧急关头,1排副排长范学福大喊一声:"没有桥腿,我们当桥腿。"于是1排3班的勇士们纷纷迅速跳入急流中,用自己的身躯和肩膀,架起了一座"人桥"。战士潘福全、杨玉文见用臂膀抬桥太高了,便一条腿跪在水里,一条腿支撑。战士孙树赞看见梯子不平,就用双手抬着梯子,保持平衡。副排长范学福和战士宋协国在水的最深处抬桥。这样以范学福、马选云等10位勇士为桥桩的浮桥架成了。他们朝岸边的突击队员高喊:"大胆地过吧,同志们!过吧!我们保险!"

这喊声像一道命令。第1营1、2、3连、机枪连,迅速依次由"十人桥"冲向对岸。过桥时,有的战士滑倒在一位勇士的头上,勇士用头将战友顶住,让他爬起来;有位战士不小心踩在宋协国的脖子上,宋协国硬挺着脖子让那位战士安全通过。有个战士从桥上跌进河里,顶立在最深处的宋协国连忙告知站在一起的范排副,请他一个人抬着两架木梯的接头,自己转身费力地把那位落水的战士扶起……

时值初冬之夜,江淮大地寒风阵阵,沂水冰冷刺骨。随着时间的推移,架桥勇士们被冻得嘴唇发紫,牙齿咯咯作响,体力渐渐不支,桥身不住地颤抖着,桥面也渐渐低下来。这时,年轻的共产党员宋协国大声喊道:"同志们,闭住嘴,咬紧牙,挺起腰来完成任务。"他还响亮地唱起了动员歌:"野战军什么也不怕,艰苦的困难吓不倒咱……不怕水深到腰,再深再大,扛得了……"就这样,一个营的兵力安全渡河,迅速投入到战斗中。堰头镇围歼战从午夜开始,激战至9日拂晓,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第63军第152师第454团、456团1个营以及军部直属分队等2000余人,第63军军长陈章在混战中狼狈地逃到窑湾,在那里随同他的第63军一起被歼灭。

十位勇士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寒冷的河水里和敌人的火力封锁下勇架人桥的先进事迹,在部队广为传颂。它深深地鼓励着战友们团结协作,克服困难,去完成更加艰苦的作战任务。当年的第9纵队司令员聂凤智将军在回忆文章中,高度评价这一壮举,指出"其政治意义,大大超过这一行动的军事价值"。

十位勇士用身体架设浮桥时肩扛的木梯,新中国成立后由南京军区作为革命文物征集保管,1959年移交军事博物馆收藏展出。

(图片文字均来自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解放军报社网络部 联合主办的走进军事博物馆专题)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