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良渚遗址自1936年施昕更先生发现以来,经过了半个多世纪许许多多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而今已经闻名于世界,尤其是大量精美玉器的出土更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如今国家博物馆在北京举办良渚文化精品展览,可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走进距今约五千年前的太湖之滨的先民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文化创造,对于新世纪的中国文化将是件有意义的事情。为了便于大家更好地阅读和理解这一文化,现将良渚文化的认识过程和研究现状,介绍如下...
玉属于非单晶体的一种宝石,是万物有灵岁月里在东亚大陆最先被观念形态物化的物体。约从距今5500年左右东北的红山文化、江淮的凌家滩文化以及环太湖的良渚文化先民就以有目地的选择阳起石——透闪石系列发展各自的玉文化。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用玉的国家,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以玉有“五德”等为代表的传统充分说明了玉的自然属性人格化或社会政治化。 良渚文化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的环太湖地区,根据碳14的测定大约在公元前3...
由国家博物馆和浙江省文物局联合举办的《良渚文化文物精品展》已于8月19日在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展。此次展览是良渚文化文物首次在首都的大规模集中亮相,浙江方面为此特意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文化博物馆等单位精选了213件套质料各异、造型丰富的精品文物,意图较全面系统地反映出良渚文化卓越的发展水平、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史前考古学乃至中华文明起源上的独特地位。展品中,有制琢精美的玉器148件套,充分彰显了良渚...
从良渚遗址的发现和被初步认识,至今已将近七十年了,作为一个考古学文化而被正式命名也已四十六年。在这么长的时期中,良渚文化的发现和研究可说是一浪接着一浪,不断有新的突破。不但对良渚遗址本身的研究已经大大深入,而且发现和发掘了一大批像寺墩、草鞋山、福泉山、庄桥坟等重要的遗址,获得了十分丰富的珍贵资料。在当前探讨中国文明起源的众多著作中,良渚文化已成为首先被关注的焦点之一。国家博物馆推出良渚文化文物精品...
11月10日下午,杭州市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主持召开了良渚古城申遗工作专家咨询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郭旃实地考察了莫角山、东城墙遗址的环境整治和遗址保护,听取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相关情况汇报。 郭旃高度评价了良渚古城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同时提出了四点主要建议:首先,由于土遗址保护难度较大、效果不理想,建议城墙解剖点均回填覆土保护,以数字化方式作为城墙展示的重要手段,遗址保护是...
【摘要】良渚遗址群内完成了从玉龙到龙首纹图案化的演变,神人兽面纹以良渚遗址群出土的数量最多,纹样之间的一致性或程式化程度也最高,良渚遗址群出土的神人兽面像就是当时的标准像。所谓标准像就是形似又神似,纹样组成的要素和填刻的底纹符合程式。 【关键词】良渚文化;兽面;遗址群;龙首纹;刻纹;三叉形器;图案化;玉琮;饕餮纹;底纹 《大众考古》2015年06期
戴墓墩遗址是位于乍浦镇的一处距今5300至4000年的良渚文化遗址,该遗址分布范围大,出土器物数量多,以出土的玉琮最具重要意义。这说明早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就有先民在乍浦生息而留下千年文明。 然而,乍浦人对戴墓墩遗址究竟发现和发掘清理出多少良渚文化的各种遗存物并不十分了解。据乍浦镇志记载:“戴墓墩遗址位于乍浦镇建利村,属原始社会古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1958年,经省文保工作者...
东明寺塔院遗址位于良渚街道安溪东明山,是我国佛教临济宗的重要祖塔院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考古与宗教价值,且其中部分墓主明确,临济宗第23世东明旵祖师、第24世海舟慈禅师、第32世孤云鉴禅师等均是我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2015年9月,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发文公布其为市文物保护点。 为做好该遗址的保护工作,杭州市余杭区文广新局决定实施文物保护工程。2014年10月委托设计单位完成了设计方案编...
10月24日,良渚古城申遗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专家咨询会在杭州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的20余名专家参加。 与会专家考察了良渚古城遗址,听取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汇报,了解了莫角山、北城墙、西城墙等...
广东省博物馆“梦回五千年——探寻消逝的良渚古国”展正式开幕 时间: 2015年9.月29日 -2016年1.月3日 地点: 广东省博物馆三楼展厅 玉牌饰 玉琮 “梦回五千年——探寻消逝的良渚古国”展于2015年9月29日在广东省博物馆正式开幕。展览由广东省博物馆与良渚博物院共同举办,展出184件(组)良渚古国遗珍及24件良渚文化相关文物。 展览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为展示近年来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成果,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进展,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5年10月23日至25日召开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良渚古城遗址现场讨论会,同时,为推进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及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受浙江省文物局、杭州市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委托,组织召开良渚古城申遗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专家咨询会。 与会专家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北京大学...
北城墙上开挖水渠,堆高原地面的土地复垦古城,对遗址风貌造成严重破坏 10月24日,良渚古城申遗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专家咨询会在杭州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的20余名专家参加。 与会专家考察了良渚古城...
10月9日,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联合研究基地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承办的《良渚玉工》学术成果发布会暨良渚文化玉器与中国古代玉器工艺学术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科研院所、高校及在京媒体记者代表共60余人参加会议。 《良渚玉工》是浙江省文物考古...
历时10多年,香港与内地考古学界合作研究浙江良渚文化玉器取得丰硕成果,其中代表性成果之一的研究专著《良渚玉工——良渚玉器工艺源流论集》中显示,良渚文明被誉为中华早期文明“半壁江山”的代表,良渚社会中神权、王权和军权的权威,在琮、钺、瑁、镦等玉器上有集中、充分展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近日专门在北京举行《良渚玉工》学术成果发布会暨良渚文化玉器与中国古代玉器工艺学术座谈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
座谈会现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致辞 为展示良渚玉器工艺技术研究的最新成果,推动中国史前玉器工艺技术及相关问题研究,2015年10月9日上午,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联合研究基地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承办的《良渚玉工》学术成果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