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考察老虎岭水坝遗址发掘现场 3月23日,浙江省水利厅水文化专委会组织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水文局、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钱塘江管理局、绍兴水利局等水利专家一行14人,前来考察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上午,水利专家一行到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工作站,听取了赵晔研究员关于良渚古城及其外围水利工程的考古成果介绍,随后现场考察了塘山长堤及老虎岭、鲤鱼山考古发掘现场。下午,水利专家在浙江...
良渚文化墓地上层墓葬(西-东) 良渚文化墓地发掘的玉器 近日,南京博物院召开江苏兴化、东台蒋庄良渚文化遗址考古成果论证会,来自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等全国文博科研单位的20余位考古学家齐聚江苏。在实地考察后,专家认定蒋庄遗址为长江以北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大型聚落,它的发现突破了以往学术界认为良渚文化分布北不过长江的传统观点,填补了长江以北地区良渚文化考古发现的空白。 蒋庄遗址初露真容 ...
渚者,水中小块陆地是也;良者,是水土之好,更是文化文明之优。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存,一定要保护好。 遥远的文明,让今人惊喜。在杭州良渚古城外围,考古发现了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一个由10余条堤坝连接山体构成的庞大水利系统,经碳14检测,距今4700-5100年之间,属于良渚文化早中期。专家建议,尽快把水利系统列入良渚遗址保护范围,纳入良渚古城申遗价值研究范围。 这...
3月18日,余杭博物馆“韫玉良缘——良渚文化玉器精品展”在云南普洱市博物馆举行了开幕式。 在距今约5300至4300年间,当世界上大部分地区还处在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时,在钱塘之北,太湖之滨,良渚先民已逐渐告别了原始氏族部落的时代,走向了建立方国的辉煌历程。本展览通过130件(组)良渚古国的遗珍,和观众一同“穿越”回了数千年前,领略良渚古国的辉煌文明。 本次展览持续两个月,这是续四川之后,良渚文...
3月11至13日在杭州召开的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专家咨询会上,来自全国各地19家科研单位的考古学家、水利史及水利工程研究专家听取了良渚古城及其外围水利系统的考古成果汇报,现场考察了莫角山遗址、北城墙及西城墙遗址及塘山、石坞堤坝遗址及老虎岭、鲤鱼山发掘现场。专家认定,良渚古城西北部和古城北面发现的11条水坝构成的外围水利系统是良渚文化时期人工堆筑的大型工程,是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史的重要发现,开启了史前...
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初春新绿,随着考古发掘的进展,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距今约5000年前的良渚古城一步步展露出规模宏大、规划精密的样貌。如今,又一考古发现在业界内外引起震动。 从2015年7月到2016年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发掘,在良渚古城北面和西面共发现11条水坝,这是迄今已知的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的水利系统,超过此前在埃及发现的一处有4000年历...
良渚古城自2007年发现以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考古成果,古城核心区包括莫角山宫殿区、城墙、外郭,占地面积达8平方公里。2009年以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古城西北部陆续发现10条水坝遗址,它们与古城北面的塘山遗址一道构成良渚古城外围的水利系统,规模相当宏大,其发现大大提升了我们对良渚古城的认识。为论证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的性状、功能及其在中华文明、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史上的历史地位和价值,浙江省文物...
自80年前良渚遗址被发现以来,这块34平方公里的土地一直带给我们非常多的惊喜。上世纪70年代开始,大量玉礼器被发掘,巨型建筑基址被发现;2007年,良渚古城被发现;2009年开始,水坝遗址陆续出土,这也让华夏文明有了同时期堪比埃及、两河文明的水利系统。 3月11—13日,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19家科研单位的考古学、水利史及水利工程研究专家,应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邀请,来到...
前天,全国最顶尖的考古专家和水利专家,在杭州聚到了一起。他们是为验证一件事而来,还开了一个会——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专家论证会。 论证会最后,专家给出了一致的结论: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系统,设计范围超过100平方公里,再次证实了良渚古城具有完整的都城结构,由内而外依次为宫城、王城、外郭城和外围水利系统。 中国第一,世界第一,历史又一次被...
3月9日至10日,德国考古研究院欧亚考古研究所王睦( Mayke Wagner) 副所长、魏骏骁博士及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地质研究所佟湃副教授一行三人专程前来参观考察良渚、田螺山遗址及相关博物馆。 3月9日,王睦一行到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工作站,在王宁远研究员的陪同下,先后考察了莫角山遗址、良渚古城北城墙及西城墙展示点,以及塘山、鲤鱼山、老虎岭水坝,深深叹服于良渚古城规模之宏伟、布局之完整。 ...
2007年良渚古城发现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良渚古城的整体结构进行了重点研究。2009年以后,以岗公岭水坝的发现为契机,采取多种手段对该区域进行长期调查,发现良渚古城外围存在着一个由10余条堤坝连接山体构成的庞大的水利系统。 为了解坝体结构、获得地层学资料等学术目标,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于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对老虎岭、鲤鱼山、狮子山等水坝进行了正式发掘。在发掘进行的同时,与山东...
2016年2月25日,省文物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良渚遗址管委会等单位负责人赴国家文物局专题汇报良渚古城遗址保护申遗工作情况。国家文物局宋新潮副局长听取汇报,并就进一步加快推进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宋新潮指出,良渚遗址的价值非同一般,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是中国和人类罕见的珍贵历史遗产。浙江省、杭州市和余杭区各级部门和领导高度重视遗址保护工作,...
经过南京博物院多年的考古发掘,位于江苏兴化、东台交界处的蒋庄良渚文化遗址目前已初露真容。 据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介绍,蒋庄遗址目前共清理墓葬280座、房址8座、灰坑110余座以及水井、灰沟等其他遗迹,出土玉、石、陶、骨器等不同材质遗物近1200件,并出土了234具“良渚人”骨架。 蒋庄遗址是长江以北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大型聚落,填补了长江以北地区良渚文化考古发现的空白。遗址内的墓地...
经过南京博物院4年多的考古发掘,位于江苏兴化、东台交界处的蒋庄遗址初露真容,该处良渚时期的文化遗存迄今已有5000多年。 考古专家分析,此次考古不仅突破了良渚文化北不过长江的传统学术观点,而且首次大量出土良渚时期先民骨骼,通过现代科学检测,那些隐藏在骨骼中的中华文化基因有望被破解。 2011年,江苏兴化的泰东河拓宽、疏浚,让沉睡地下的蒋庄遗址面世。考古专家经过5年多的考古发掘,目前已经清理了2...
江苏兴化、东台交界的蒋庄遗址上,280座古墓像“列阵”一样,密密麻麻。历时5年多的考古,不仅出土了200多具遗骨,还有大量陶器和玉器。2月2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考古学者实地考察后,对蒋庄遗址进行论证。专家们认为,这是长江以北首次发现的大型良渚文化聚落,生活在这里的“良渚人”前后长达1000多年,他们中有身高超过1.7米的帅哥,也有长腿美女,他们过着征战、打猎、耕种的生活。 现代快报记者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