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由良渚博物院和广东省博物馆交流合作举办的《梦回五千年——探寻消逝的良渚古国展》于日前在广东省博物馆三楼一号展厅开幕。本次展览是良渚博物院延续2014年5月初引进广东省博物馆举办《南国石韵——广东四大玉石精品展》双方交流合作计划中的一项互动内容。两馆历经9个月的精心准备,挑选了良渚古国周边遗址发掘出土的184件(组)的良渚文化精美器物,其中玉器总量占了整个展览的90%以上。含国家一级10件、二级8件...
10月1日至3日,良渚博物院连续三天“十一闯三关,草原英雄梦”活动现场异常火爆!近百位游客现场报名,争相体验了一把“草原英雄”的感受。 十一长假,全国上下又迎来一波人口大迁徙的浪潮,国道、省道、乡间小道……哪哪儿都是“堵”。很多游客放弃了长假出行,选择就近旅游。良渚博物院刚刚开展的“天骄风采——成吉思汗和蒙古人”吸引了杭州游客的目光,不少杭州本地人还携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一同来参观。家住和睦新村的...
9月26日,2015浙江省“良渚杯”玉石雕刻精品展暨“天工奖”入围展开幕仪式在良渚玉文化园举行。 作为浙江省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玉石展览,“良渚杯”玉石雕刻精品展已成功举办至第六届,为中国玉雕、石雕业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奖项“天工奖”选送了大量优秀玉石雕刻作品,也培养了一批玉石雕刻人才。本届“良渚杯”玉石雕刻精品展推陈出新、佳作纷呈,有190位玉雕工作者的309件作品参与展览。经过评委会认真公正的评选...
良渚文化玉器解放前即已流传于世,曾被误为战国时代玉器,被称为“中华文明之光” 良渚文化玉器距今约5000—4300年。发现玉器的重要地点有江苏钱山漾、吴县草鞋山、张陵山、上海青浦福泉山、江苏武进寺墩、浙江余反山、瑶山等。 良诸文化玉器数量很多,玉雕技艺之精湛,令人赞叹不已。 其表现手法有圆雕,浮雕,透雕和细若发丝的繁密阴刻线等。良渚玉器的阴刻工具是采用硬度比玉高的打制石器,如玛瑙,水晶,黑曜...
卧鹿缠枝牡丹纹金马鞍 偏居于额尔古纳河流域的一个小部落何以在13世纪一跃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铁木真何以成为世界历史上的“千年风云第一人”?黄金家族何以成为对世界历史最有影响力的第一家族?想要近距离认知蒙古文化吗?到良渚博物院参观吧,一场丰盛的草原文化饕餮盛宴正在这里呈现。 9月10日至11月22日,由良渚博物院、内蒙古博物院合作推出的“天骄风采——成吉思汗与蒙古人”展览,在良渚博物院临...
卧鹿缠枝牡丹纹金马鞍 萨满法服及法器 迦陵频伽金帽顶 偏居于额尔古纳河流域的一个小部落何以在13世纪一跃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铁木真何以成为世界历史上的“千年风云第一人”?黄金家族何以成为对世界历史最有影响力的第一家族?想要近距离认知蒙古文化吗?到良渚博物院参观吧,一场丰盛的草原文化饕餮盛宴正在这里呈现。 9月10日至11月22日,由良渚博物院、内蒙古博物院合作推出的“天骄风...
日前,良渚古城遗址保护展示方案专家评审会在良渚召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同滨,北京国文信文物保护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立平,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高蒙河,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副局长卓军,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宁远等专家参加评审会。 与会专家认真听取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关于莫角山、反山和北城墙遗址保护展示方案的情况介绍,要求在方案的总体设计上把...
“上海第一人”发源地、上海地区最早的人类居住地之一崧泽遗址考古发掘又有新发现。由上海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和河南大学共同主办的“再叩崧泽之门——崧泽遗址2014年度发掘成果展”8月10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举办。 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上海博物馆联合河南大学对工程所涉崧泽遗址保护范围区域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据介绍,本次发掘区位于崧泽遗址西南部,发掘面积860平方米,...
崧泽遗址2014年度发掘,首次发现了良渚文化先民的生活印记。 “再叩崧泽之门——崧泽遗址2014年度发掘成果展”在崧泽遗址博物馆举行。 “上海第一人”的发源地、上海地区最早的人类居住地之一,崧泽遗址考古发掘又有新发现:从崧泽文化到明清时期的遗迹,出土了大量陶瓷器、玉石器、骨角器、铜器等遗物,并首次在崧泽遗址发现了良渚文化先民的生活印记,具有重要的发现意义和研究价值。8月10日起至10月31...
考古学是什么?良渚古城是如何被发现的?良渚文化的发展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关系又有着怎样的关系? 昨天,北京大学第八届全国中学生考古夏令营开营仪式在良渚博物院举行。此次夏令营从7月19日至7月28日,历时10天,其间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百余所中学的214名同学,将在杭州良渚等地开展一系列的考古、交流活动,近距离接触古代文物,亲身感受古代文明。 本届夏令营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浙江省文物考...
台风“灿鸿”将于7月11日中午前后在温岭到舟山一带沿海登陆,台风“灿鸿”具有范围大、降水量大、强度强的特点,将是浙江自1949年以来7月历史上的最强台风。为确保良渚遗址安全,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理委员会于7月10日上午召开紧急台风防御工作部署会议,会议明确:各下属单位要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安排人员在10-12日进行24小时不间断轮岗值班,良渚博物院闭馆于11日闭馆一日。 杭州良渚遗址管理所人...
7月4日,为期两个多月的《权力与信仰:良渚遗址群考古特展》展品经专业运输公司从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运抵良渚博物院。 这次展览在北京大学引起了轰动,也引起了国际、国内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据统计,整个展览期间参观客流量达到5万余人次。北京大学结合本次展览,还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活动,比如举办“早期文明的对话:世界主要文明起源中心的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展“早期文明中的权力与信仰”学术沙龙活动,...
近日,《良渚刻画符号》在杭州市余杭区首发。来自故宫博物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上海博物馆、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国内考古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对本书和相关的文字起源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是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代表性考古学文化,是长江下游地区文明化进程中举足轻重的阶段。它发现于20世纪30年代,因首先发现于余杭的良渚而得名。在约80年的时间...
5月28日,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先生来杭参加《良渚文化刻划符号》出版座谈会,并于29日考察了良渚古城遗址的申遗进展情况。 29日上午,张忠培先生参加了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工作推进会,听取了良渚古城核心区考古工作、良渚古城遗址申遗进展情况、申遗区块规划展示方案的汇报,并做了总结发言。张忠培充分肯定了良渚古城遗址近年来的考古成果以及申遗进展情况,认为申遗的目的是推动遗址本体的保护和传承;对良渚古城遗址的考...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