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5月20日,浙江省文物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良渚古城遗址保护申遗专家评审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严文明教授等10位考古、文物保护和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应邀参加会议。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文物保护与考古司(世界文化遗产司)司长关强、副司长陆琼等领导也参加会议,对良渚古城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进行指导。会议由浙江省文物局局长陈瑶主持,副局长吴志强,杭州良渚遗址管委会副主任吴立炜、金国平等也参加了会议。 由严文...
国内良渚文化刻符研究第一手资料、历时四年编撰完成的《良渚文化刻画符号》,近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图录收集了550余件全国馆藏良渚文化遗址出土文物中的656个刻画符号,对于研究良渚文明在中华文明起源的价值研究,促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昨天,由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余杭分会秘书处主办,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承办的“《良渚文化刻画符号》出版...
《东南文化》2014年01期 【摘要】对崧泽、良渚文化陶缸的出土情境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陶缸的功能和作用。研究发现,陶缸的礼仪功能占居主导,它往往作为礼仪祭器参与重要的丧葬仪式和宗教活动;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可能还兼具实用功能,初步推断是食物加工的器具。除此之外,对陶缸与墓葬等级关联性的讨论也有助于全面认识陶缸的功能性质。 【关键词】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陶缸;出土情境;功能分析
《东南文化》2014年05期 【摘要】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在不同的社会形态基础上,各自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纹饰系统。崧泽文化的纹饰以刻划在陶器上的编织纹为主,显示出一种自然朴实的"崧泽风格"。而良渚文化的刻纹玉器自始至终是以神人兽面纹为主题,力图表现某种抽象的思想和观念,表达的是非日常普通事物,兹名之为"良渚模式"。看似两个完全不同的纹饰系统,在经过分析和比对之后,显示有些纹饰或组成元素前后相承...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5年03期 【摘要】根据良渚文化墓葬中随葬品的种类及数量,可将良渚文化墓葬所承载的人分为7个等级,并且其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形的社会结构,7个等级的人所拥有的财富和社会地位均有所不同。通过对良渚文化墓地的研究可发现,良渚社会竞争非常激烈,以家族为单位的群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兴盛或衰落;同时,同一个家族内人群的等级差别也非常明显,良渚文化可能产生了凌驾于血缘关系之上的等...
《东南文化》2015年01期 【摘要】公元前4000年前后,长江下游地区由马家浜文化进入到崧泽文化,环太湖周边水系承载了聚落群形成和发展的重任。崧泽文化晚期,集群发生了大规模移动,鉴于木材、石材、玉材等资源优势,最终选定良渚遗址群所在地作为发展基地。良渚文化时期玉文化反映的原始宗教信仰,体现在聚落等级和聚落规模、墓主身份和地位等方面,其形成过程也就是琮、璧、钺和神人兽面像的形成过程。崧泽文...
在这春夏之交,繁花似锦的季节。良渚博物院与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策划推出了“良渚文化节——走进高校”系列活动。为春意盎然的校园增添了浓郁的历史氛围。 为期两个月的首届“良渚文化节”真正实现了三校联动、三校共进的良好局面。“良渚文化节”由学术讲座、流动展览和“大美良渚”学生艺术作品征集巡展三大活动组成。整个活动共涉及到三所高校、六大院系,近2000多名师生。得到浙江...
在良渚玉器的收藏和鉴赏中,工艺特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鉴定辨伪标准,了解良渚玉器的加工工艺,了解良渚古人在玉器留下的加工痕迹,对于鉴定良渚玉器的真伪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甚至是最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在高古玉器的鉴定中,材质可以用老料,沁色可以用各种物理和化学的方式仿作,纹饰和器型可以按出土或传世的标准器依样画葫芦,唯有加工工艺,却是现代仿品最为一筹莫展的。因为古人究竟用什么样的工具,什么样的动力,什么样的...
这里的建筑真不错,空气很清新,景色也很美,人群中发出阵阵的赞叹声。这是发生在5月13日——助残日前夕灵隐街道组织残疾人参观良渚博物院的一幕。 为让平时出游不便的残疾人,走出家门、接受优秀文化传统熏染,5月13日灵隐街道组织了40余名残疾人参观了良渚博物院。一下车,大家就被博物院的外景所吸引了。只见整个建筑由不完全平行的四个长条形建筑组成,筑凸显简约、粗犷、厚重、大气的特征,并注重景观与自然...
近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陆琼一行四人在浙调研良渚古城申遗工作。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省文化厅副厅长、文物局局长陈瑶,省文物局副局长吴志强,余杭区区委书记徐文光、副区长许玲娣等领导陪同调研。 童明康一行听取了余杭区政府、良渚遗址管委会关于良渚古城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情况的专题汇报,并实地考察了良渚古城遗址。在考察调研和座谈过程中,童明康一行详细了解了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工...
近日,观众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观看“权力与信仰”良渚遗址群考古特展。本次展览共展出良渚遗址出土的近500件(组)精美文物,其中近半数文物为首次公开展出。本次展览深入浅出地揭示良渚社会的两大核心——权力与信仰,为广大观众了解良渚文化提供了独特视角。
4月5日,由北京大学、浙江省文物局、余杭区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博物馆、杭州市余杭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承办的“权力与信仰——良渚遗址群考古特展”,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开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北京大学副校长李岩松、吴志攀,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百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此次展览分“‘王’的葬礼——反山M20”“权力的展现——良渚古城的结构与秩序...
同样是5000年的文明,提起埃及人们马上会想到金字塔,那么提起中国5000年前的文明你会想到什么呢? 这两天, 一群来自全球各地的顶尖学者齐聚北京大学展开“早期文明的对话”,一场汇聚精美玉器、神秘纹饰、宏伟宫殿的“良渚文化”盛宴引领人们探寻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源头。由北京大学、浙江省文物局、杭州市余杭区政府、杭州良渚遗址管委会主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博物院、余杭博物馆承办的“权力...
日前,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权力与信仰:良渚遗址群考古特展”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的关注。 本次展览由北京大学、浙江省文物局、杭州市余杭区政府、杭州良渚遗址管委会主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博物院、余杭博物馆承办,展期两个半月,共展出良渚遗址出土的近500件(组)精美文物,其中近半数文物为首次离开“故土”。展览分“‘王’的葬礼——反山M20”、“权力的展现——良渚...
昨天,良渚文物在北京大学展出。本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20日,共展出良渚文化精品文物近500件,半数展品是首次公开展出。 “这是良渚贵族墓葬首次整墓展出,另外,瑭山制玉作坊遗址也是首次公开展览。”良渚遗址管委会负责人介绍,“良渚遗址中,反山M20是反山墓地中随葬品件组数量最多、品类最齐全的一座王墓。586件随葬品中包括43件玉璧、25件玉石钺、4件玉琮。除按实际尺寸复原的反山M20墓葬外,本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