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3月26日 昨天买好了直接回成都的卧铺票,车上一夜宿费达14元,相当于我月工资的三分之一,实令我吃惊。但25小时无座位的痛苦,一夜不得安眠的困乏、寒冷和人们抢购卧铺票的汹涌,使高昂的票价得以平衡。车要晚上9点多才出发,我决定作…[全文]
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全国各地纷纷掀起群众反抗的热潮,斗争风起云涌,动摇着晚清政府的统治。但经过长期的斗争,孙中山发现这些革命力量的分散性是革命的弱点,于是吸取教训,着手组织革命团体。 檀香山兴中会成…[全文]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不断渗入中国巧取豪夺,对大肆进行经济侵略。满清政府软弱无能,置人民于水火不顾。对外苟且妥协、割地赔款,对内武力镇压、横征暴敛,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在这种局势下,国内一些开明官员和进步的知识分子开始明白,通过变…[全文]
俗名丁应朝,1946年生于河南南阳社旗县丁庄 采访时间:2002年2月8日上午 采访地点:少林寺释印松禅房 印松法师是少林寺的首座和尚。据佛教经典解释,首座也称上座、禅头,乃寺院中一人之下众人之上的僧人,只有德业兼修的人才能担任。 …[全文]
俗名刘应成,1965年生于安徽颖上,自号皖颖上人 采访时间:2001年10月22日上午,2002年2月12日上午 采访地点:少林寺方丈室 第一次见到永信大师,是在2000年6月的北京,职工之家。 那天中午,职工之家的大堂,一个身体有…[全文]
《辛亥:摇晃的中国》著者:张鸣 2011.1 在辛亥百年来临之际,海峡两岸学术界、媒体圈乃至公家机构,都在热烈筹备、推出回顾、纪念活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1年1月推出的中国人大教授张鸣新作《辛亥:摇晃的中国》,堪称辛亥百年反思的第…[全文]
俗名邓宏岭,1963年生于河南省鹿邑县 采访时间:2002年2月13日下午 采访地点:少林寺释宏正禅房 宏正法师的禅房设施非常简单:一床、一桌、两凳、一几而已。靠窗的大桌子上堆着许多宣纸和毛笔,桌子底下也是。他穿得也极朴素,灰色的僧服…[全文]
俗名胡九洪,1965年生于河南怀阳县豆门乡胡营村 采访时间:2002年2月10日下午 采访地点:河南嵩山少林寺释行慈禅房 从胡九洪到释行慈,这个转变似乎充满了神奇。 那一年他刚刚十几岁,家境贫寒,早早辍学做起了合同工。一天,他下班后…[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