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郑州市文物局局长任伟接受郑州全媒体记者采访,回顾“十二五”期间我市文物保护工作开展情况,畅谈“十三五”工作谋划。 遗产保护惠及民生 5年来,市文物局围绕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目标,全力推进世界遗产申报和研究展示。2010年…[全文]
考古人员在三亚英墩新石器遗址的贝壳堆积层,考古专家介绍说,该堆积层相当于史前人类的生活垃圾堆放点。 1月20日,三亚市海棠区举行三亚英墩遗址第一季度考古发掘汇报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海南省博物馆(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全文]
1月19日,两岸唐三彩交流展在河南博物院开幕。展览汇聚了两岸多家文博考古机构提供的代表性唐三彩文物45件(组),其中,包括台北历史博物馆的10件(组)。一批“分离”66年的唐三彩文物跨越海峡重逢。 据了解,唐三彩创烧于唐代,因釉色多以黄、…[全文]
江西景德镇御窑厂遗址是重要的文化历史遗产。景德镇市将于2月向国家文物局递交申报文本,力争在今年6月向世界遗产委员会递交正式申请,正式进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程序。 景德镇御窑厂设立于1369年,是专门烧造皇家用瓷的地方。自从1982年在这里发…[全文]
近日笔者到金溪县走访,没想到该县还留存着那么多格局完整、各具特色的古村落,令人惊喜。不过,笔者还发现,虽然当地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入了3.5亿元对古村落进行保护,但由于古建筑数量多、时间久、分布范围广,人去屋倒的现象仍然存在。 古村落…[全文]
据中国文物地图集安徽分册记载,1954年,考古人员在太和县鲍楼村附近发现了炉渣、铜簇、铜牌、绳纹陶片、鹿角等物品,推测这里应该是一处古遗址,而且与铸造钱币有关。 从此,鲍楼村遗址进入考古人员的视线。村外高高的土堆,被考古界称为鲍孤堆。一条…[全文]
北纬30°,广汉鸭子河畔,掩映着距今约三千至五千年前古蜀国的辉煌。三星堆发掘,使一向以黄河文明为中华历史起点的叙述,融进了长江流域的文明起源这一支。 借李克强总理之手,青铜面具成了“中国面子”;借势“一带一路”,三星堆成了文化使者,走进希…[全文]
记者从1月15日召开的山东省文物局长会上获悉,“十二五”期间山东省博物馆体系日臻完善,截至目前,全省各级各类博物馆数量达352家,较2010年增长136%。其中,行业性国有博物馆73家,较“十一五”末增长213%;非国有博物馆127家,增长…[全文]
古人在地下挖掘通道,大多用于战争,但也有一些通道具体用于什么,在历史上仍然是个谜。 汉代未央宫面积达5平方公里,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宫,比现今保存完好的清代紫禁城面积还要大。在对汉长安城进行考古挖掘时,考古学家最先在皇后居住的未央宫…[全文]
古德寺因其独特造型被认为在中国绝无仅有,也是武汉百年前即向世界开放的有力证据。昨天,记者从武汉市“两会”获悉,未来古德寺的发展目标是打造成为5A级宗教文化景区,使其成为武汉又一张精美名片。 古德寺位于江岸区二七街工农兵路,始建于清光绪三年…[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