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最新发表的系统性考古资料,对渤海文字瓦模印文字中名称类单字与双字、数字类单纯数字和数字与名称结合者、阴文与阳文以及不带边框者和带边框者等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分期方面的思考性意见,并进一步界定了渤海遗存三期说的时间节点。 …[全文]
【摘要】由于以往研究者对细石器概念的理解差异较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细石器研究的发展。从细石器研究史出发,梳理了依据形态、制作方法、类型组合和工艺过程等几种视角对细石器概念的理解和表达,同时回顾了类型学、打制实验和微痕分析等方法在细石器研究…[全文]
【摘要】中国早期器物刻画符号的出土资料丰富,研究尚待深入,学界对其命名的论述较少,且存在一定的混乱。本文在搜集、梳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早期器物刻画符号在命名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我们认为:鉴于目前"刻划符号"和"刻画符号"混用的情…[全文]
【摘要】学术界对汉代城乡人口比例及普通聚落的空间形态有不同认识。普通村落一般集聚在大小城邑周围。城乡聚落的比例与文献记载不同。已发现的汉代普通聚落遗址均未发现墙垣遗迹。乡内之里的户数和地理范围均不固定,布局多分散且无规律。普通居民居所建筑形…[全文]
【摘要】汉代弹琴类画像文物,质材有陶俑、画像石、画像砖、铜镜等。俑琴分有弦无弦,姿态有恬然型、微笑型和歌唱型,组合有二人型、三人型、四人型等。画像石砖上有师旷伯牙鼓琴图、聂政刺韩王图,还有乐舞百戏图;在汉代出土的铜镜背面也铸绘有弹琴的图像。…[全文]
【摘要】本文对令鼎铭文一些关键字句和藉田礼的举行时间、仪节及其与燕射礼的联系及其他相关问题作了新的考释与论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令鼎铭文没有记时语,所记大藉礼是周昭王在初春开耕时举行的一次藉田礼,王驭、耕、觞均是藉田礼的重要仪节,觞在藉…[全文]
【摘要】城是我国文明起源与发展的重要元素。在距今约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我国环壕聚落就已出现,因地域的不同而功能各异。北方地区只是起到边界的作用,而南方地区和中原地区主要是为了防水。城址出现于距今约6000年——5000年的仰韶时代,三大…[全文]
日前,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景区绿化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180亩,绿化面积达100多亩。 据了解,该项目建设布局为单元组合式,分为公共游览区、遗址参观入口区、4d影院区三部分,包括遗址公园正门、游客服务中心、考古发…[全文]
《博物馆条例》于去年3 月20 日由国务院颁布实施至今已整整一年。对照条例具体条文,青岛市博物馆在内部管理、文保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一年来博物馆发生了的诸多新变化、新气象, 促进了博物馆整体水平的显著提升。 以“条例”为引领,…[全文]
中国是东亚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辽阔的地域,多样化的环境,积淀了绵延未断的悠久历史,埋藏了丰富多姿的文化遗产。因此,出土文物已成为中国多数国有博物馆藏品的主要来源,并在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中担当着诠释地域历史与文明的重要角色,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