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展览精品工程 让文明的力量推进社会发展

  中国是东亚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辽阔的地域,多样化的环境,积淀了绵延未断的悠久历史,埋藏了丰富多姿的文化遗产。因此,出土文物已成为中国多数国有博物馆藏品的主要来源,并在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中担当着诠释地域历史与文明的重要角色,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教育。

  十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获得了高速发展,国家文物局统计资料显示,2015 年博物馆数量已突破4500 座,举办各类展览26000 多个,接待观众7 亿多人次。去博物馆看展览已成为广大民众的文化时尚行为,博物馆门口排队入场的观众长龙已是现代城市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博物馆无可争议地已成为弘扬中华文明、传播优秀文化、丰富公共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深入研究馆藏文物的系统信息、策划有文化价值与教育意义的展览主题、做好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已成为当今博物馆人神圣的历史责任和文化责任。

  毋庸置疑,与中国博物馆快速发展的节奏相一致,博物馆展览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我们还有不少问题值得总结、反思和改进。如:展览从策划到开展的周期有些过短,展览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展览普遍缺乏有深度广度的学术支撑和生动的叙事内容;注重展品的历史文化信息解读,科学和技术、美学与艺术、环境及生态、哲学与精神的内容显得单薄了些;展览设计的理念和艺术效果仍有待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了文物藏品的展览和利用:“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李克强总理最近也批示强调:“在严格保护文物的基础上,有效挖掘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充分发挥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社会,厚植道德沃土,用文明的力量助推社会发展进步”。

  通过认真学习、思考、讨论中央领导有关博物馆展览文物利用的一系列讲话指示精神,深刻认识到实施博物馆展览的精品工程是提高文物藏品价值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吸引公众不断走进博物馆的重要举措,是博物馆文化及其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为此,我们博物馆人一定高度重视,加倍努力,不辱使命,守土尽责,在做好文物保护的基础上,为广大民众举办更多更好的原创展览。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