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天上午,2019年“普博之旅”文化遗产零距离体验活动首站“缘起沈家湾”,走进了沈家门老城区。40位市民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进沈家门的古宅古街,静静聆听沈家门的“前世今生”。 循着诗句,走近沈家门历史文化 普陀从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渔猎耕作独特人文环境、丰富自然资源、秀丽海岛风光更是造就了无数美妙奇异的民俗文化。 “海山叠叠衬红霞,茅屋村村绕白沙。趁市船归潮有信,落帆...
胡亚峰的老宅王嘉斌摄 青砖、灰瓦、马头墙、硕大的木门……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西阳村,一间独具特色的江南建筑伫立在村道旁。 胡亚峰在工作 王嘉斌 摄 木门“吱呀”一声打开,走出一位身形高大的男子,他叫胡亚峰,是这栋楼的打造者,也是一位古宅修复热衷者,“这座古宅是从千里之外迁建来的,2018年初开始修复。” 走进老宅,里面堆放着上百件古色古香的老物件。院子里,架着一...
网络配图 昨天,记者来到宁海力洋镇力洋村。力洋镇位于三门湾的中心,力洋村可谓是三门湾的历史文化后院。力洋古村落始建于元代,兴盛于明清,曾是宁海、象山两县合并时的县政府驻地,被称为“宁象古城”。力洋镇投入25万元完成《力洋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并采用修旧如旧的保护修缮措施,完成了12处重点古宅修缮,上园、雕梁宅等4处古宅修缮工程正在实施中。“保护文化遗存,延续古村落的生命,也是美丽乡镇...
江西婺源的油菜花季已近尾声。很多人不理解,油菜花乃田间常见植物,各地乡村基本都有种植,为什么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赏花者,纷纷涌入这传说中美如“天上人间”的油菜花胜地?以本人之见,婺源的油菜花,说规模不及云南罗平,说风情不及江苏兴化,说艳丽不及青海门源,但是,如果说到韵味,谁也比不上这儿,因为这里不只有油菜花,还有流传千年的徽州文化,以及粉墙黛瓦的婺源古宅。 变味的秀场 拍摄地:婺...
犍为清溪镇,这座自汉代起便成为由蜀入滇的重要驿站和军事重镇,延续了宋、元、明三代的犍为县治所在地,退隐马边河畔数百年后,被当代的文物普查专家惊喜地誉为“大型的、活生生的、原汁原味的川南古建筑博物馆”。 悠悠时光虽然洗去了清溪镇的铅华,但参天大树般的蜀地文明之根,在这里还有迹可寻。 石雕白菜长智园 游走于清溪镇迷宫般的曲折小巷,很快繁华与喧嚣绝缘。 夹巷而立竹篱糊泥而成的院墙...
苍南县灵溪镇百丈村林氏大屋,是一座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古宅。十年前,住户们主动要求撤销古宅的文保点称号;十年后,他们又为它奔走申报文保单位。 日前,该古宅传出面临被拆迁的消息,它的去留,牵动着许多人的心。 住户曾要求撤销文保点称号,如今又希望列入文保受保护 百丈村的林氏大屋位于104国道苍南灵溪段附近。日前,记者沿着村道,从车水马龙的国道转入这座古宅,眼前是一座占地十余亩的三进合...
51岁的杨跃宣自遇假画后,收藏兴趣便转向古建。 四川宜宾一座小村庄,深山中,有一座三层的宅楼由大红和金黄调色而成,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在烟雾缭绕中若隐若现,吸引了不少人驱车来探看。 它的主人、当地村民杨跃宣说,“古宅”从去年6月开始修建,主要材料是他十年间从全国各地收集到的古代建筑构件,仅雕花木门就有999扇,多数来自明清时代。今年51岁的他将这座宅楼命名为“杨府”,他自称,加上修建费...
20余万元收来清朝古宅,修复后以280万元售出。在江西高安市龙潭镇老屋村,这里的百姓靠捡破烂“捡”出致富路,淘旧物“淘”出大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古玩村。 如今,全村大多数人从事古玩产业,2016年,全村古玩产业交易额高达1.8亿元,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全村依靠古玩产业,人均年收入超过5万元。 修复成功的清朝秀才屋。中国江西网 图 老屋村古玩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扶...
古宅收藏悄然兴起 收藏历史收藏记忆 保护与增值如何平衡? 特邀嘉宾 汤国华: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建筑学博士,岭南建筑流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潜心画栋亦雕梁,恍如隔世散古香。作为传统建筑文化的代表,古宅在近年来在收藏市场上开始走红。不少知名地产商如黄文仔、翟美卿等纷纷投资古宅收藏。不过,市场升温伴随着争议,2013年...
特邀嘉宾 汤国华: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建筑学博士,岭南建筑流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潜心画栋亦雕梁,恍如隔世散古香。作为传统建筑文化的代表,古宅在近年来在收藏市场上开始走红。不少知名地产商如黄文仔、翟美卿等纷纷投资古宅收藏。不过,市场升温伴随着争议,2013年,成龙将自己收藏的4栋徽派古宅捐赠给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引起了很大争议。因为成龙认为,...
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杨柳村拥有南京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号称“南京版大宅门”的明清古建筑群。其中包括2013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三堂上”建筑,以及其他一些省、市、区级的文物建筑。 然而,有知情人向扬子晚报记者反映:这个古建筑群内部藏着一块“伤疤”——四五处古宅虽是文保单位,却因年久失修处境危险。而如何拯救这些古宅却陷入僵局,亟待破解。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焦哲 文/摄 两...
“锯山村不但有极具当地特色的‘大肉会’,还有一处占地很大的老宅院,村民称为石家大院,据说建于清代。”日前,记者接到广元市林业局驻锯山村帮扶干部、市水产渔政管理站站长苟忠贵的爆料称。3月4日,在苟忠贵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广元剑阁县城北镇锯山村的“石家大院”,一探究竟。 川北民居 院落雕刻细腻巧夺天工 4日,记者跟随苟忠贵来到剑阁县城北镇锯山村石家大院,记者看见大院门前左...
永兴县马田镇的罗尾史家村,拥有数百年的历史,这个古老的村子,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文物古迹甚多,大夫第是其中一座非常精美的古建筑。日前,笔者走近这个鲜为人知的清代古建筑。 全村目前有四百六十多户,两千三百六十多口人,村民都姓史。来到位于村子中央的古宅旁,一座完整的清代古建筑就完全呈现在我们的面前。门头上白墙黑字刚劲有力的"大夫第"三个字格外醒目。 大夫第为青砖青瓦建筑,座西向东,大门向...
李氏大宅的排水系统历经600多年还在发挥作用。 近日,一座建在楠溪江深处——永嘉县岩坦镇溪口村的明代古宅李氏大宅经修缮后重新亮相,而古宅中绝妙的水处理系统也重新进入世人视野。这座古宅的排水系统科学合理,历经600多年还在发挥作用;其引水供水工程更是堪称一绝,直接从远山引山泉进宅,汩汩流淌的自来水令人惊奇。这座古宅因为暗藏的“水玄机”而拥有谜一般的魅力。 长寿的乌龟“排污工” ...
在遂昌县城荷花滩区块,2幢有24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正面临危机。两年前,遂昌县启动城市更新项目,现在,重型挖掘机已开到古宅面前。 “这老房子,风风雨雨经历了200多年不倒,却在轰隆隆的挖掘机前不堪一击。”面对居住了一辈子的老宅被不断损毁,81岁的傅芝婷老人惋惜地说。 两幢古宅损毁严重 两幢古宅,分别是城西街23弄一支弄3号和7号,两年前,被列入了城市更新项目的征迁范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