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240年古宅岌岌可危牵动人心

  在遂昌县城荷花滩区块,2幢有24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正面临危机。两年前,遂昌县启动城市更新项目,现在,重型挖掘机已开到古宅面前。

  “这老房子,风风雨雨经历了200多年不倒,却在轰隆隆的挖掘机前不堪一击。”面对居住了一辈子的老宅被不断损毁,81岁的傅芝婷老人惋惜地说。

  两幢古宅损毁严重

  两幢古宅,分别是城西街23弄一支弄3号和7号,两年前,被列入了城市更新项目的征迁范围,拆迁施工队开始进驻。

  “目前,2幢古宅还有4户人家未同意征迁,并有两户住户生活在古宅里,但是古宅却已摇摇欲坠,危在旦夕。”住在7号古宅的陆遂强说。

  在现场,记者看到,古宅四周被建筑工地包围,7号的古宅雕花大门已被拆了一半,一条由鹅卵石铺成的路面上堆积着泥土和石块。

  “拆迁时,对面不断有大砖块飞过来,砸破了古宅的瓦片,一下雨,砸碎的瓦片就‘哗啦啦’地掉下来,木梁断裂。”陆遂强指着7号古宅天井东面的屋顶说,西北面的一间储藏室也坍塌了一半。

  傅芝婷住的3号古宅也损毁严重,在古宅西北面,能看到一块从天而降的水泥板压倒了半面马头墙,几十平方米的书房、厢房和后堂的构造被压坏坍塌。而古宅的东半部,由于已被征迁,施工队掀掉了小部分瓦片,导致一面承重墙被雨淋湿后坍塌,整幢房子开始微微倾斜。

  由于受创严重,在古宅的中堂左侧,傅芝婷叫人用2根木棍顶在房梁上,以防古宅倒塌。

  征迁范围相应调整

  “这2幢古宅是清晚期的建筑,具有保护价值。”遂昌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谢文君介绍,早在2009年,遂昌对全县古建筑进行了普查,3号和7号被挂上“古建筑保护登记点”牌加以保护。

  傅芝婷说,房子是她爷爷从原来的户主手中买来的,住在这里已有7代人了。当地叶氏族谱中对古宅有记载为“乾隆辛卯至壬辰落成城西”。“这样算起来,距今有240多年历史。属于清中期或者更早的建筑。”傅芝婷老人推算。

  “老宅真舍不得拆,冬暖夏凉,天井下再大的雨,从来不积水,从来不打扫,但不结蜘蛛网……”老人抹着眼泪说。记者看到,2幢古宅仍较为完整,四水归堂式的天井院落,内有卧室、中堂、贮藏室、鱼池、马头墙,雕梁画栋,雕刻精美的镂空木窗等。

  幸运的是,经过古宅住户的多方奔走呼吁,2016年6月6日,遂昌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答复,将原来征迁范围作相应调整。

  高楼易建古宅难寻

  10月10日,机器轰鸣,拆迁施工队开着挖掘机挖掘古宅前通向外界的一条古路,再次引起了住户们的强烈反对。拆迁施工队负责人解释,这条小路已被征迁。

  “这条路原来是条古路,后来社区道路水泥硬化,在古路上加盖了一层水泥。古建筑保护讲究的是整体性,这条古路不能随意拆掉。”傅芝婷老人说,古路、古宅和不远处的一棵500多年的古樟树是遂昌县城唯一一处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记忆。

  “古路、古宅、古树,遂昌历史文化村落资源丰富,对其保护与开发时常陷入困境。”谢文君说,据统计,2009年,遂昌对全县700多处古建筑进行普查,其中有一定保护价值的375处进行挂牌保护。这些古建筑依靠政府投入资金保护,而目前政府不具备财力。

  “高楼易建,古宅难寻。”一位一直关注两幢古宅命运的古建筑专家说,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的推进,旧城环境得到改善,应该说这是好事情,老百姓也是很支持的,然而,如何在“立新”的同时“护旧”,还需多方探讨。

  “现存的历史古建筑大多已是破旧不堪甚至是危房,这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牵头、组织,对他们进行维修、改造,这样既保护和保留了这些历史古建筑的文化印记、改善了市容市貌、提高了居民的居住条件,又解除了危房隐患。”该专家认为。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古建筑修复方法对损毁的部分进行修复。”拆迁施工方负责人承诺。两幢古宅能否按原貌修复,接下去该如何保护,本报将继续关注。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