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博之旅”首站走进古宅古街 静静聆听沈家门“前世今生”
2019-03-26 11:19:14 来源:舟山晚报 已浏览次
昨天上午,2019年“普博之旅”文化遗产零距离体验活动首站“缘起沈家湾”,走进了沈家门老城区。40位市民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进沈家门的古宅古街,静静聆听沈家门的“前世今生”。
循着诗句,走近沈家门历史文化
普陀从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渔猎耕作独特人文环境、丰富自然资源、秀丽海岛风光更是造就了无数美妙奇异的民俗文化。
“海山叠叠衬红霞,茅屋村村绕白沙。趁市船归潮有信,落帆风好水生花。荻芦烟软藏渔户,杨柳阴浓护酒家。贾利及时夸富有,只因鱼米胜桑麻。”这首由清代诗人刘慈孚所作的《沈家门》,描写的正是清朝时沈家门地区繁荣昌盛的景象。
其中“荻芦烟软藏渔户”描写的正是沈家门滨港路、泰莱街附近的旧时渔港风光。而“贾利及时夸富有,只因鱼米胜桑麻”书写的是沈家门四德新邨、丁家官房这些富户们当时生意兴隆的景象。
昨天上午8时30分,40余名市民集中在沈家门缪家塘四德新邨门口,如今这里已成为了普陀博物馆的馆址。“今天,我们首期普博之旅要走的就是缪家塘、四德新邨、泰莱街、丁家官房、圣母堂。希望大家能通过亲身所见所闻,来感受沈家门渔港的历史变化。”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市民们走进了四德新邨的老宅大院。
“旅游+文化”讲好普陀故事
这座建于1942年的四德新邨老宅,曾是沈家门富商黄德财等四兄弟的渔业商行。作为如今整个舟山都少见的四合院式双层木结构楼房,一砖一瓦,一木一草,都述说着沈家门的历史。“我住在沈家门老城区,还不知道这里居然有保存这么完好的四合院。”家住沈家门的市民刘先生听了讲解后连连赞叹,觉得这回带着孩子参加这趟“普博之旅”是来对了。
据普陀博物馆负责人介绍,首期“普博之旅”共邀请了40余名对普陀历史文化有兴趣的市民朋友,通过这种“旅游+文化”的模式,让市民能够近距离地聆听接触到文物保护的内涵,同时也跟旅游结合,讲好文物故事,宣传普陀的海洋文化。
据了解,今年的“普博之旅”文化遗产零距离体验活动全年分为6期,将走进乡镇、村庄,关注、了解普陀珍贵的文化遗产,发掘本地古村落、古建筑、古遗址、古遗迹、古战场、古手艺,宣传推广普陀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遗产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 
责任编辑:思思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