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雕刻艺术,大家想到的多半是根雕、玉雕,但是用普通的树枝、树干雕刻出各种不同风格把件、挂件、摆件的估计不多见吧? 有一位民间艺人名叫冯杰,他就有这么一“民间绝活”,据了解,他下过乡,当过兵,现在是一名医生,工作之…[全文]
从事玉石雕刻工作很多年。或灵感一现,或绞尽脑筋,总想找到更好的创意,雕刻出更有艺术价值的作品给大家。虽也获奖众多,但总是觉得还不尽人意,从不敢懈怠半分。因为实在不敢暴殄天物,把这么有灵性的玉石随意雕刻,任意践踏。每一块玉石,总想找到最适合它…[全文]
龙最早是作为图腾崇拜而出现的,以象征祖先,神化和夸大自己氏族的力量。进入商代以后,图腾的含义逐渐消失,作为神物的象征意义得到延伸,并一直影响到后世几千年。作为鳞虫之长,龙能兴云雨,利万物,使风调雨顺,丰衣足食。此外,龙还是美德、祥瑞的象征。…[全文]
当地时间5月11日,德国柏林,人们在柏林抛撒彩色粉末,欢庆色彩节。色彩节源于印度三大节庆之一的“胡里节”,人们用五彩缤纷的颜色来送别单调的冬季、喜迎生机盎然的春天[全文]
5月12日,北京什刹海,中外数百名“红裙跑”爱好者组团跑步。红裙跑英文名为Red Dress Run,该活动起源于印尼,参与者着红裙跑步宣传跑步精神,旨在告诉大家跑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穿裙子也可以跑步。[全文]
随着北京老街、胡同的逐渐消逝,剩下为数不多的传统街区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目前有关“什刹海拆迁”再次引起各方关注,我们走进什刹海,重新打量这里的人文遗产。 什刹海先,北京城后 《水经注》载:“水…[全文]
“大田里薅秧,嗬哟喂;并排行,嗬哟喂……”春收春种时节,四川江油市的农家忙碌起来。云集乡的田间地头,粗犷嘹亮的山歌声饱含着收获的喜悦,此起彼伏,萦绕不绝。 山腰处,引吭高歌的云集乡十社村民邓…[全文]
北京城最窄的胡同、中国最早的“金融街”在哪儿?很多老北京人回答时都会很含糊。因为“门脸”太小,游客走在大栅栏商业街西侧的珠宝市街上,稍微一错眼珠,或是哪位商户挡住了胡同口,路西的这条钱市胡同十…[全文]
这是费利斯·比托19世纪60年代拍摄的旧时京城照片。有专家称,“这些照片使很多欧洲人第一次看到了中国是什么样子的。” 19世纪20年代,费利斯·比托生于意大利,后加入英国国籍。1907…[全文]
吴云生融合当地历史人物原型“姜维”用竹子雕刻的作品。 图为长1.2米、高60里面的竹雕卷箱。 竹雕作品中,男、女、车、船、牛、马的线条刚健有力,形态逼真,甚至连人物衣服配饰的细节也刻画得清晰可见。这些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