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艺术—竹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吴云生融合当地历史人物原型“姜维”用竹子雕刻的作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长1.2米、高60里面的竹雕卷箱。

竹雕作品中,男、女、车、船、牛、马的线条刚健有力,形态逼真,甚至连人物衣服配饰的细节也刻画得清晰可见。这些将人物作品雕刻得栩栩如生的创作者是甘肃天水人吴云生。

自清朝开始,竹雕这门民间传统手工艺术在吴云生家中代代传承。吴云生目前是第四代传承人,也是“天水竹雕”唯一的传承人。

天水竹雕是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被列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水竹雕因品种繁多,工艺考究和绝美的工艺享誉国内外。

“从15岁到55岁,我几乎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从事竹雕的创作。”吴云生谈起竹雕如数家珍,素有西北小江南的天水林木众多,对于创造竹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雕品造型独特、体型硕大和不干裂的特点全国绝无仅有,加上竹雕在图案造型上借鉴伏羲始祖文化元素和当地历史人物原型,所以受到海内外众多游客的亲睐。目前雕品已远销至德国、法国、南非,以及港澳台地区。

吴云生认为,学习竹雕精品需要极大的耐心,即使一个有美术功底的人掌握竹雕刻艺也需3-4年的时间。“做竹雕就要沉得下心,磨好性子,可惜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学”。

近年来,由于学习周期长,预见收入低,天水竹雕出现“没人愿意学”的情况,一些民间艺术家后继乏人,致使一些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濒临失传。

吴云生目前唯一的传人就是他的二女儿,而他眼下最担忧的是竹雕手艺的失传。吴云生建议在保护传承竹雕艺术时,最好能和高校接轨,挖掘有美术天赋的人才,同时可以尝试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区。

针对天水竹雕保护的现状,天水市文化局副局长李小敏表示,为了有效保护非遗,当地政府已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同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对适合生产性保护,处于濒危状态的项目将优先抢救与扶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我将尽力创作更多的雕刻作品,等以后年龄大了,全部免费捐献给国家,希望这门中国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吴云生说。

责任编辑:Catherin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