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一线天的最早“金融街”
北京城最窄的胡同、中国最早的“金融街”在哪儿?很多老北京人回答时都会很含糊。因为“门脸”太小,游客走在大栅栏商业街西侧的珠宝市街上,稍微一错眼珠,或是哪位商户挡住了胡同口,路西的这条钱市胡同十有八九会被漏过去。
昨日,市旅游委有关负责人透露,根据初步规划,这条聚集了清代多家银号及官办“钱市”的胡同,未来将被改造为前门大栅栏地区的又一重要旅游景区,恢复“中国最早金融街”的风貌,胡同两侧房屋将复建炼造、铸造钱币的锅炉、设备、工具,结合雕塑小品重现当时的繁华。
最窄胡同实为防盗设计
据清朝《朝市丛载》记载:“银钱市,在前门外珠宝市中间路西小胡同。”钱市胡同全长55米,平均宽度仅有70厘米,最窄处仅40厘米。
钱市胡同里有9组中、西建筑群,最早成形于清朝光绪年间,距今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钱市”的形成与“炉行”有关,当时,钱市胡同两侧都是政府特批能从事贵金属熔铸的作坊,这个行当被称为“炉行”。
在清末币制“废两改元”之前,京城的钱庄、粮栈及各行各业较大的商号每天早上开张前都要派人到钱市参加交易——将银两换成制钱(铜钱),或将制钱换成银两,于是,钱市就变成了当时的重要金融市场。民国时期,“炉行”失去了政府授予的特许经营权,加上币制改革,市场对贵重金属熔铸的需求萎缩,致使“炉行”改建成银号铺房。
至此,这里形成了中国现存最早、也是最完整的金融交易所。
钱市胡同所在的珠宝市街是清代“炉行”最集中的地段。胡同北侧四组建筑是独立式房屋,包括建有地下室的二层和三层楼房,开成银号;胡同南侧有四组三合院和一间铺面,每组三合院占地80平方米。所谓“三合院”,就是院里只有院门正对的南房和东西厢房,没有北房。
这条胡同为什么要建得这么窄?
当下两种说法比较盛行,一说是由于胡同两侧的银号无节制地扩建各自建筑,侵占公共通道,使胡同越来越窄;另一说显然更令人信服,这条最窄胡同是有意为之。走在这条胡同里,俩人想面对面错个身都不容易,即使强盗在此得手,提溜着大包银两,逃跑时会在胡同里碰壁,准保插翅难飞。
游客慕名追寻炼银炉原址
百年后的今天,游客走在“抬头一线天”的钱市胡同里,仍可以觅得当年的繁华。
用繁体字书写的万丰银号、恒德银号牌匾,尽管已是斑驳不堪,却依然嵌在院门之上;“增得山川千倍利,茂如松柏四时春”,钱市胡同2号院的门板上,中国金融业亘古不变的“愿景”依稀可见,可惜的是,门牌上方见证了“京师商务会”的铭牌,已在5年前的一天夜里不翼而飞。
4号院乌黑的老院门上,已经看不清对联。好在院子里的老窗户和窗格保存完好,窗格上雕刻的兰花图案巧夺天工。
“钱市胡同里的好东西可远不止这些。”在这儿住了20多年的“老北京”张玉和,指着胡同西头约4米高的一个大屋顶(罩棚)说:“那底下,就是咱家。”
胡同西头的7号院里有南、北两排平房,中间天井升高,上加这座木质的“五撰悬山式”屋顶,两侧升天窗,俨然是当代金融交易大厅的雏形。张玉和跟他老伴住的一间10几平方米的平房,就是炼银炉所在的“穴位”。搭建炼银炉讲究“金三银四”,一排六间北房中,从西头数第三间,从东头数第四间,就是聚敛财气的“穴位”。
屋里的炼银炉早就成了过去时,可张玉和家的屋子中央,至今仍保留着炼银炉烟囱出入房间必需的天窗,防止有人从房顶进屋的格栅也保留了下来。张玉和说,他家这几年已经接待过不少游客,都是奔着炼银炉的“财气”之说,慕名而来。
鲜为人知的是,在院西墙和西数头一间北房之间,原本还留有一个只能容纳一人出入的后门,专供前来提款的“大客户”使用。“那头一间北房,其实就是门房,看门人全天盯着后门,许出不许进。” 张玉和说。
胡同三年内恢复最早格局
“两年前就听街道社区说,政府部门有意把这里作为试点,对文物进行更好地修缮、保护,我举双手赞成。”张玉和说着,摩挲着院门口的砖墙,“就拿‘磨砖对缝’这个老手艺来说,如今市面上的房子里,轻易可是看不到了。”
“磨砖对缝”的墙壁上,每块青砖之间都贴合得严丝合缝,连接缝的宽度不过两三毫米,因为没有使用传统的泥浆接缝,而是用了高黏度的米汤。“金融街”里的房子既气派,又坚固。
目前,钱市胡同里约有40户人家,但像张玉和这样的“土著”居民凤毛麟角。很多房子都被租给了在大栅栏地区做买卖的商户居住。整条胡同在2009年大规模整修后,户户接通了上下水,用上了“一户一表”。
“钱市胡同能起到的作用应该远不止此。”市旅游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全市19个旅游休闲功能区规划之一,“前门-大栅栏文化商业旅游体验区”将以展示前门历史文化、宣南文化、会馆文化、综合演艺、特色美食、老字号体验为特色,恢复老字号生存土壤,激活前门大街、大栅栏老字号商业街等重点街区,并培育一批类似钱市胡同的新招牌。
不出三年,钱市胡同会恢复为最早的格局,被打造为前门大栅栏地区又一重要旅游景区。胡同两侧房屋修建炼造、铸造铅笔的锅炉、设备、工具,结合雕塑小品再现当时的情形,交易大厅则会变身为钱币交易售卖的店铺,集展览展示、收藏、礼品、宣传于一体,吸引八方来客。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