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在上世纪的40年代,不幸患了糖尿病。那时家穷无力治疗,奶奶就让爷爷到距我家100多公里远的鲁山县的舅爷家修养。鲁山是桑蚕之乡,爷爷每天上山去帮舅爷采桑叶。因糖尿病有一个症状就是口干渴,爷爷难忍之下,像蚕一样吃起了带着露珠的嫩桑叶,谁知不…[全文]
前些日子,父亲购得一个紫砂壶,精致典雅,满心欢喜。我估摸着价格也不过几十元钱,因为父亲一向节俭,从不乱花钱,谁知追问价格,居然还挺贵……原来我在不经意间竟然忘记父亲爱茶,喜欢品茶,其实我不在意价格多高,只要他高兴就值…[全文]
酒和茶都是有灵魂的水,但两者性格截然相反,一个像豪爽、讲义气的汉子,一个如文静、温和的书生。 酒以水为形,以火为性,它是五谷之精英、瓜果之精髓,望之柔和但接触后刚猛,和茶比起来,酒难以下肚,也许非“喝”不能写尽饮酒…[全文]
世间事物或动或静,一切有其自然,如世间情,或柔或刚或浓或淡。 喜欢在闲下来的时候,冲上一杯清茶,目光极尽远望,看着远远的街景,呷着清香的茉莉花茶,真的是一种享受! 喜欢在一个人的时候,一边品茶一边看各种各样的文章,喜欢看袅袅的花香伴着思…[全文]
福鼎白茶,一半产自人间,一半来自天上。 26年前的清明节,我第一次来到太姥山。因路上偶感风寒,上山时正在发烧。于是,抬眼观景,每一块山石都在晃动;低头寻路,每一级台阶都在沉浮;钻入山洞,两厢的石壁也仿佛有了生命,有了呼吸,时而膨胀起来挤我…[全文]
吃茶一词,向来在闽南民间流传。老辈人相逢,问候语中“吃饭未”自是首选,其次便该是“吃杯茶”了吧。现在用词,饭依然是吃的,茶却改成了喝与饮。私下里以为吃茶一词透着乡土气息和民俗沉淀,就像是家传的…[全文]
与小城有关的旧事,藏在吴老的脑海里多年,就像搁置在书架上的闲书,厚厚的一本,纸页上全是旧时的月色,岁月的尘埃,可通过吴老口述出来,又是那样的神奇、亲近、美好。 吴老是我老乡,德高望重,年近八旬老人,仍是我们这帮舞文弄墨晚辈的中心人物。隔三…[全文]
从小就未对茶钟情过,每次口渴之时,看见父亲杯子里的茶水,也只是咕隆咕隆的一阵牛饮,全无闻茶香,观茶色等复杂但颇具用心的品茶工序。而对于茶的初步味觉印象是微苦但不涩,至于嗅觉方面的茶香便是淡淡的青草味。我想如果“茶圣”…[全文]
太原的茶社或茶馆有很多,没事时,我也很喜欢和朋友去那些地方坐坐,和茶有关的故事就此一段段展开…… ——10年前的某夜,友人招呼喝茶,乘的士在稀疏的星斗下找了半天才找到,是新建路的一家私人茶室,见门口有车停下,老板赶…[全文]
当下茶叶包装五花八门,对茶客而言,不可能一一买下。蹭茶,便以一种文雅的姿态出现,去爱的茶店蹭爱喝的茶,成为许多茶客的常态。 而不同的茶店主人,面对蹭茶的客人时,也采取了不同的态度。 【茶友体验】蹭茶时被热情吓退 福建省福州茶友小周向记…[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