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
菜有色、香、味、形,吃菜,主要求其味与香;喝茶,看重的同为味与香。相比之下,菜的味、香易于鉴赏,茶则难矣。
一茶友指着自己的果酱瓶(代杯)说:“我儿子开茶叶店,给我一点特级黄山毛峰,刚上市的新茶!”我说:“新茶很香,何不闻闻?”又补充说:“瓶盖拧紧了,香就失了。”他未有反应,显然不懂喝好茶要闻香——沏茶后加盖,茶焐熟后连味儿也大打折扣。
长年喝低价绿茶者对茶香不在意——它们缺少香气。茶香与茶叶嫩度有关,明前茶皆采嫩芽制作,价贵但香重。茶不同,香各异,这细微差别非行家难辨。
闻花香,心旷神怡;闻菜香,诱人涎下;闻茶香,令人愉悦。我一生中遇到的最香的茶是“太平猴魁”。
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朋友从黄山带来的。我先在杯中倒点开水,再放茶叶,浮着,嗅升起的茶气。它那兰花香沁入肺腑,顿时感到生活如此美好!我频频地嗅,前后约10分钟,这才品茶,深感其味之魅力稍逊于其香!
另一使我陶醉者为紫笋茶。
前年去长兴八都岕旅游,在大岕口一茶厂购得紫笋茶,厂长为我沏上一杯,闻着香,喝后香留齿颊,令人回味无穷,诚为佳品,我买了一斤。去年春天谷雨前又去,买雨前茶,又是一斤,归后不久,贮入冰箱,一直喝到冬天。再一次是去年到婺源江湾镇的上晓起村,那儿有一茶厂,我去厂外亭子内喝茶时结识了一位茶专家,他请我喝高档“婺源茗眉”。他先放茶,再冲点水,旋即去水,杯中冒气,让我嗅。那是淡淡的迷人清香,不用心是嗅不出的。他使我学到嫩茶如何沏才能闻到香气。
我很少喝红茶与乌龙茶,它们的香浓烈,会有“艳”的感觉。绿茶之香虽不及,但有“幽”的感觉。有的若有若无,反而更觉神秘,会产生持久的吸引力!
我不喝花茶,我认为香源于茶,若借花之香,必定扼杀茶的本香,这,得不偿失。
《群芳谱》云:“上好细茶,忌用茶香,反夺其味……”花茶有脂粉气,这是“小家碧玉”,就气质而言,“大家闺秀”(指好茶所具的香气)更胜一筹。黄山毛峰中的上品有白兰之香,它就是“大家闺秀”。
苏州作家周瘦鹃受人影响仿制过花茶:把“碧螺春”包起,放入荷花中,过一夜取出冲饮,茶便有荷香。这是他的爱好,我并不赞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