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口粮仓也叫兴洛仓,位于今郑州巩义河洛镇七里铺村以东的黄土岭上。这里地处丘陵,形势险要,土层坚硬、干燥,又有水路运输之便。自洛河逆水而上可达东都洛阳,逆黄河而上可达陕西潼关和京城长安,顺水而下可达山东至海口,同时与大运河相通,还能南到江苏、…[全文]
中岳庙位于郑州登封城东3公里太室山南麓,北依黄盖峰,面对玉案山,西有望朝岭,东有牧子岗,环境优美。中岳庙是我国创建最早的道教庙宇,也是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完整的古庙宇建筑群。 中岳庙前身是太室祠,始建于秦。因为中岳庙是历代封建…[全文]
我国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1019口1086),在宋朝西京洛阳,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这部巨著,前后历时十九年之久。政治家的司马光是保守的,史学家的司马光是勤奋的,而生活中的司马光是严谨的。他在洛阳的传说故事,对此有所反映。 …[全文]
又一次去具茨山大鸿寨,是在一个寒冷的冬日。这一次来到具茨山大鸿寨,是为了寻访山中古寺遗址。尽管寒风凛冽,却丝毫没能阻挡我探访古寺的激情。 据文献记载,上古时的轩辕之丘有两大特征:南有颍水,北有大隗山。北魏时,大地理学家鹂道元通过实…[全文]
一座巍峨坚固的古寨,一幢幢古朴气派的房屋,一条条曲折通幽的巷子。这就是禹州浅井宋家大院留给人们的最直观的印象。它作为一个历史遗存曾见证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变迁。走在青石铺地的古街道,冬日的寒风吹醒了多年尘封的记忆。一座座庭院深深的大宅院出现在眼…[全文]
青铜器作为权力象征,被古人视为祥瑞之物,而金文铸刻其上,存世绵延上千年,人们对它更是青睐有加。相比于甲骨文研究,我国金文研究的历史更长。 一尊青铜,数行铭文,引发无限…[全文]
2007年10月24日,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刘心武走进内乡县衙,刘心武说:“真是不虚此行!我早就知道内乡有一座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代县衙,而这次通过实地参观,发现内乡县衙内还有一座保存完整的清代监狱,而监狱内的狱神庙,确实是个意外之喜,内乡县…[全文]
韩非(约前280年——前233年),出身于韩国贵族。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口吃,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 作为韩国贵族,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的情况,多次上书韩王,用法治国,但他的主张始终得不…[全文]
完成于东魏年间的杨★之的《洛刚伽蓝记》被誉为是“反映一个京师、一个王朝的历史文学”。 杨氏自序说:“迨皇魏受图,光宅嵩洛,笃信弥繁,法教逾盛。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履;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迹。于是招提栉比,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竞…[全文]
经过春秋数百年的争霸战争,许多小的诸侯国被大国吞并。伴随着大国争霸的同时,诸侯国内部也在发生巨大变化。诸侯的权力渐渐下移,—个一个落在了大夫手里。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到了这个时候,国君的权力也被智氏、赵氏、韩氏、魏氏四家大夫把持。他们各…[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