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经过长期探讨,考古工作者终于在河南宝丰县大营镇的清凉寺村发现了汝窑窑址。进行了部分发掘,获得了大量的可供研究的实物资料。汝窑瓷器的品种比较丰富,有一般青瓷,也有属于钧窑系统…[全文]
目前已知的文物考古资料,可证实明永乐开始大量烧造甜白釉。永乐甜白釉器最明显的特征有两个:一是胎体迎光透视,呈现极浅淡的粉红色;二是釉面积釉处呈虾青色。宣德甜白釉仍是薄、厚两…[全文]
万历民窑款识有两种,分别为“大明万历年制"和“大明万历年造",字体写法大多行书带草,与官窑相去很远。 天启、崇祯时期,处于多事之秋,政局动荡,经济萧条,官窑瓷器工艺受…[全文]
渔庄秋霁图(国画) 96×47厘米 元 倪瓒 上海博物馆藏 《渔庄秋霁图》是元代画家倪瓒惯用创作手法的典型,画面用干湿浓淡不等的线条层层叠积,同时延续简单而又相对固定…[全文]
清代晚期,在“人烟辐辏,商贸繁盛,五方杂处”的武汉,看戏可以说是三镇人们当时极其重要的娱乐生活。会馆公所、茶肆佛寺、露天旷野,各种戏台比比皆是,如著名的山陕会馆大戏台,雕梁…[全文]
《真草千字文》墨迹本 《真草千字文》关中本 谈到隋代书法,不得不提到大名鼎鼎的智永禅师。 智永,王羲之七世孙,本名王法极,生卒年不详,有文献说明其…[全文]
铃首觿 这个字念觿(xī),对于今天的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个“觿”可能是闻所未闻,不知其为何物的。今天,将给大家讲一讲北方式的青铜器。铃首觿、环首刀以及辽宁式的青铜短剑…[全文]
苍虬劲松 陈曾寿 谈起清末民国的“前清遗老”,似乎应该是上海、天津这样的开埠之大码头。在北京的紫禁城与六部饭碗丢了,通常就会到沪津之地靠买卖字画文章来养家糊口。进入商…[全文]
秋分之际,在乡间的院墙外、小径上,经常能见到色泽金黄的南瓜。南瓜原产于南美洲,明代传入我国,因适应性较强获得广泛种植。南瓜以其硕大美观的外形受到百姓喜爱,多种日常器物都被塑…[全文]
顾恺之《洛神赋图》 局部(宋摹) 故宫博物院藏 《洛神赋图》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348—409)的绘画作品。原作已佚,今存有宋代摹本五卷,绢本设色,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全文]
千里江山图 北宋天才少年王希孟,有《千里江山图》。 2017年9月15日起,在故宫博物院推出“赵孟頫特展”(9月6日)之后仅仅10天后,又将单独再举办了一个别开…[全文]
《十六罗汉图》之因揭陀尊者 《宣和画谱》析画为十门,“道释门”居首。清代内府著录书画时,也另辟《秘殿珠琳》记载道释画。道释画作为最直接体现传统绘画艺道关系的画科,其意…[全文]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自从发明了酒,随之而来的各种不同类型的酒具便应运而生了。酒器有着相当广泛的社会功能,除了用于存贮、温煮、饮用等功能之外,还起到了作为一种礼器…[全文]
直径47厘米,敞口,呈盛开的菱花形,折沿,唇口凸起,花瓣形板沿口,弧腹下敛,腹部亦作瓜棱形;造型端庄,内外满施青釉,胎骨厚重,釉层肥厚滋润,釉色纯美;纹饰线条流畅,装饰简洁…[全文]
鬲式炉 北宋"靖康之难",宋高宗赵构迁移东南,定都临安(今杭州)。于绍兴十三年,由皇家投资并由宫廷内务府的窑务机构主持,在杭州凤凰山设立了"修内司官窑",并在杭州乌龟…[全文]
赵孟頫《红衣罗汉图》 最近文物书画界有几件大事,一是故宫博物院的“赵孟頫特展”,二是浙江美术馆的王铎大展,还有就是匡时拍卖在上海公司开张。策划创意各出新招,可圈可点。…[全文]
古代女子出嫁时,铜镜是必不可少的嫁妆,在成婚之日,新娘还要向铜镜行跪拜大礼,以祈求平安多福。此外,镜子作为爱情信物被广泛使用。从商周时只存在于达官显贵家中,到汉时女子的日常…[全文]
人物山水图册十二开之一——于无忧林中(国画)24.3×31.2厘米 清 金农 故宫博物院藏 说起金农(1687-1763,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很多人首先…[全文]
对眼下一些古瓷器收藏者来说,他们所藏之物可能都是些不值钱的民窑器“大路货”,并且大多为近现代的仿品,能寻觅到几件光绪瓷器也算不错了。笔者藏有多件光绪瓷,闲暇之余把玩这些宝贝…[全文]
这是山东省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清代黄玉鹿首壶(见图)。壶呈长方形,通高11.8厘米,长17厘米,宽4.5厘米,是由一整块玉材雕出,束颈,宽腹,圈足,盖作覆斗形,壶外用圆雕的技法…[全文]
《元瑛墓志》(局部) 从龙门造像记诞生以来,人们逐渐习惯把这种粗放朴拙的书风作为北魏楷书的代表。但随着清代金石学的发展,洛阳周边北魏墓葬的不断发掘,金石学家和书法家们…[全文]
兮甲盘是汉代到宋代期间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中唯一流传至今的瑰宝。南宋初年即有著录,其出版、著录、论述的书籍、期刊多达百种。南宋宫廷旧藏,元代书法大家鲜于枢、清代金石学大家陈介祺…[全文]
西湖湖滨 刘海粟 1945年 刘海粟与西湖结缘大抵始于上海美专开创旅行写生初期。旅杭写生在实行教学探索的同时,也在一段又一段往复的行程里为刘海粟创造出沉浸个人艺术创作…[全文]
在唐代的三彩器皿中,瓶类器是非常少见的,一般所见的净瓶、长颈瓶也多为佛教器皿,做工精细,数量稀少,在三彩类器皿中属于比较高档的藏品。 这件三彩长颈瓶和一般的唐代三彩长…[全文]
《雁塔圣教序》因为矗立于西安大雁塔而得名,分两块碑石,分别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三藏”二字实在是太熟悉,每逢假期电视台必能听到那么几声“师父”和…[全文]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五代南唐后主李煜虽不是一位好皇帝,但绝对是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主导的南唐画院人才辈出,顾闳中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传世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更是家…[全文]
黄宾虹作品《黄山汤口》拍出了3.45亿元的高价 19日深夜,艺术圈被黄宾虹刷了屏:他的绝笔巨制《黄山汤口》,在嘉德拍出了3.45亿元的高价。 这个拍卖结果,标志…[全文]
软伤痕:古瓷中的细货,一般都会受到人们的爱护,或不便实用,被放在冷僻处。故硬伤很少。仿者不知就里,故作硬伤痕。出土不久的,大多釉面无伤痕。 酥油光:类同于亚光,但有油…[全文]
流传今世的古钱币,要数宋钱最多,中国汉字书法艺术,在宋朝钱币上得到充分发挥。篆、隶、楷、行、草各宋朝历代皇帝一般都喜好书法,这为钱文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宋太宗亲书“淳化元…[全文]
黄釉瓷器型多样、釉色独特,时而展现恬淡娇嫩之美感,时而变换温润淡雅之风韵。《通典》注云:“黄者,中和美色,黄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为溢也。”一直以来,黄釉都是明清时期皇…[全文]
广西贵港考古大发现:旧城区挖出汉代护城壕
工笔山水的意境美
天津博物馆馆藏中国古代书画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清代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