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笔者收藏有一件署有“陈国治作”篆书刻款的降龙罗汉白釉雕瓷笔筒(见图)。笔筒高15.5厘米,直径9.5厘米,通体白釉。作者以娴熟的刀法雕刻一挥舞禅杖的罗汉,正在降伏一盘旋在苍松上的巨龙。罗汉怒睁双眼,神态威严,怒不可遏。巨龙在云松中俯首贴耳,眉须下垂,利爪无力,尾部还在松枝上盘旋,而头部却低垂到罗汉脚下,好似刚刚还在云松中叱咤风云,而被罗汉顷刻降伏。整个画面采用高浅浮雕技法,特别是罗汉头部高浮雕显出...
此次展览展出了众多书斋陈设雅玩。在翰墨飘香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文房”是从事文化活动,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所在。除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外,文房清供亦是书斋中不可或缺的陈设雅玩。文房清供是中国传统文房辅助用具的一种雅称,也称文房杂器、文玩。其种类繁多,精妙绝伦,如笔筒、笔插、笔掭、笔洗、墨床、水注、水丞、镇纸、臂搁、砚滴、砚屏、印章、印盒等,它们臻善“文房”,添辉“四宝”。笔筒更是其中重要代表符号...
笔筒系文房器具,晋代已有烧造,常见越窑青瓷制品。明清时期尤为盛行,时至今日依然深受人们喜爱。虽然材质各异、千姿百态,却都凝聚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图示迎春艳影图笔筒,高20厘米、口径19.4厘米、足径18厘米。直圆筒状,唇口玉璧底,中心凹脐施白釉,内署“景德镇制”红彩篆书无栏方章款。正面彩绘花鸟,另面墨题:“春风艳影、辛巳年写于瓷都”,钤“余青”朱红印章款。 春风艳影图饰,采用折枝画...
景泰蓝,学名“掐丝珐琅”,是盛行于明朝景泰年间的一种金属与陶瓷相结合的器皿。因其颜色为蓝色,故得名“景泰蓝”。这件清代景泰蓝花鸟笔筒,紫铜胎质,圆柱形,筒高10.7厘米,直径6.1厘米;周围为靛蓝色,上有红、绿、棕、白、灰等颜色的花鸟图案,底和内壁为绿色珐琅,筒口和底足曾镀过银,但因年深日久,镀银已磨损褪色;外壁的花为含苞待放的和盛开的牡丹花,花芯、花苞为红色,花为粉红色,花叶为绿色,花枝为棕色,...
这件酱黄釉雕瓷云鹤图笔筒,高11.8厘米,直径7.6厘米,表面雕刻了十朵云、三只鹤。所雕的十朵云,呈蝌蚪状,圆圆的云头都拖着长长的尾巴。所雕的三只仙鹤,则有三种不同的飞行姿势:一只鹤的头伸向天空,双腿下垂,正向天空高飞;另一只鹤的头伸向前方,双腿向后,正展翅向前飞翔;还有一只鹤的头和身体呈扭曲状,头在下,双腿在上,正在天空盘旋。三只鹤的形象生动、逼真,很有艺术感染力。 该酱黄釉雕瓷云鹤图笔筒...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笔者是位文房用具收藏爱好者,经常留意并陆续淘来一些与重阳敬老有关的文房藏品。 这是一件民国初期的三老登高竹雕笔筒。笔筒高15.7厘米,口部直径为10.8厘米,底部直径为9.7厘米。取竹的根部和底节为材,下窄上宽,各个节间自然形成崎岖皱折,借取其随形抽象意境。筒身上两位老者长髯飘飘,持杖而行。童子牵着其中一位老者的长袖,紧随其后。还有一老侧卧于山石之上,手...
笔筒是古代文人墨客们案头工具中不可替代的美器。有说我国五代、宋代就有了笔筒,但从实物和文献两方面看,笔筒应该出现于 明代中晚期,很可能始于竹笔筒。明以后,笔筒成为了中国置笔的主要用具。明代文人朱彝尊曾作《笔筒铭》云:“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以束之, 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到了清代及民国,瓷笔筒成了各种材质笔筒的主流。 这是一件汪野亭款浅绛彩山水笔筒(图1),通高 10....
图中所示为清康熙吴之璠制竹雕“王乔飞舄”故事笔筒,高15.7厘米,乃取一竹节用浅浮雕及薄地阳纹法雕成,包浆滋润厚重。 筒身雕一男子坦腹而坐,双脚舒展,背后筐中盛满寿桃以及灵芝等仙药,一手持履。空中浮云缭绕,云间一凫振翅而飞。所雕系“王乔飞舄”故事,典出《后汉书》卷八十二上《王乔传》,讲述了一个具有浪漫色彩的神话传说故事:王乔,河东人。显宗时,做了叶县县令。王乔有神仙之术,每月初一、十五,常从...
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大家都知道。而笔墨纸砚以外的文房用品知道的就不多了。明代屠隆在《文具雅编》中记述了四十多种文房用品,经过历朝历代文人墨客们的发展,笔筒的文化品位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笔筒的出现最早也应在毛笔出现之后,汉及汉以后就有了贮笔的器具,笔不用时插放其内。或圆或方,也有呈植物形或其他形的。笔筒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喜爱的文房用品之一,它既可供使用,又可作观赏。 笔筒虽是古玩收藏...
五彩瓷器,釉上彩绘瓷器的一种,泛指瓷器釉面上多种颜色的彩瓷。它是在宋、元时期的釉上红绿彩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到明清两代得到发展,其配方经过不断的创新,并进行了多次重大的改革之后,先后出现青花五彩和以红、黄、绿、蓝、黑、紫等为主的釉上五彩两大类。从审美角度来看五彩热烈奔放,色彩大红大绿很浓艳很抢眼,可谓是“一枝红艳露凝香,长得藏友带笑看”。特别是清代彩瓷中的名品康熙五彩,素有“康彩恢奇”、“康熙彩...
象牙以其柔韧细腻、光洁如玉的质地,历来为人珍爱。牙雕作为一种特殊艺术,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一席。至明清两代,象牙与犀角雕刻一直作为高级享用品而被统治阶级所垄断,其造型、纹饰、雕刻、镶嵌等工艺也随着豪门贵族的审美需求而更臻精美华丽、高贵珍稀。出于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及自然生态环境的珍视,现行的政策对牙雕艺术品予以适当掌控,这也是符合情理的。 清代康、雍、乾三朝皇帝皆酷爱艺术,并身体力行,参予...
小时候,奶奶经常给我讲“八仙过海”的故事,我总是听得津津有味。八仙中,有男有女,且各自拥有不同的神通。另外,他们的法器也是别具特色。比如,一只看似平平常常的葫芦,在关键时刻竟然能够成为一件渡海的法宝。故事听多了,我便对这几个仙人越发的痴迷和感兴趣了。 本文要介绍的这只民国粉彩笔筒(见图),高13.5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10厘米。其筒身所绘图案正是八仙过海中的八位神仙。只见他们逍遥自在...
8月10日,“明韵清风——景德镇窑皇家瓷器艺术展”在安徽合肥开展。此次展览展出的130余件(套)明清时期景德镇官窑瓷器,向参观者讲述了景德镇官窑500多年的烧制历史。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柜中既有风靡中外的青花瓷、五光十色的颜色釉、成熟精美的釉里红,也有斗彩、五彩、粉彩等美轮美奂的彩绘新品。其中,北京艺术博物馆镇馆之宝——乾隆御用仿石釉双联笔筒备受参观者关注。 现场解说员介绍,笔筒是由两...
图1所示这件笔筒,高13.6厘米,直径9.7厘米。笔筒腹部所绘画面为清供图。底部(图2)有“大清乾隆年制”二行六字楷书青花款。“清供”又称清玩,主要包括金石、书画、古器、盆景在内的一切可供古人案头赏玩的文玩雅品,可以为厅堂、书斋增添生活情趣。清供入画就成了清供图。清中后期,清供图在书画领域很是盛行。画家们以清供之品入画,兼工带写,敷衍成诗,使之成为图文并茂的文人画。这件笔筒作品作于辛卯年,是为光绪...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