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新浪收藏讯 6月17日下午,荣宝斋(微博)(上海)2012春拍古董珍玩专场在上海雅居乐万豪酒店举槌。清道光翡翠笔筒从28万起拍,叫价节节攀升,在场内两个买家的激烈竞争中,最终以116.15万的高价成交,此件拍品之前估价为28万-36万,尺寸为高10.5cm;直径9cm。
上海 沈明华 这个刻铜笔筒(见图),高10厘米,口径5厘米,底径7.5厘米,材质黄铜,重468克;制作规矩精美,造型敦实奇特,包浆浑厚自然,刻工古朴细腻,真是一件少见的文房用品。此铜笔筒最大的亮点,在于器身上用隶书镌刻了“北伐成功纪念”6个大字。字体虽是空心描刻,却把汉隶的蚕头燕尾、扁平稳正的书风仿摹得惟妙惟肖。该笔筒是轰轰烈烈的北伐纪念物,是民国时期的珍贵历史遗物。 在笔筒的另一侧刻雕了...
(记者 郑小红)一种经景德镇千年官窑柴窑烧制出的象牙瓷精雕云龙纹“中华龙”笔筒,18日下午亮相第八届深圳文博会,其晶莹剔透的工艺让观者心动。 “中华龙”柴窑瓷笔筒,以五龙、海水和祥云为主题元素,乳白素瓷为胎,其胎质质地精良,几乎接近玉石的质地,光的通透度达到两公分以上,胎体薄而致密,洁白无瑕,白里透青,采用濒临失传的神秘二元泥料配方,纯手工精心雕刻,工艺繁复精细,耗时长,经过国粹宝瓷林(景德镇...
仿木釉始烧于清代雍正时期,以赭褐色彩描出木材自然纹理,形象逼真,是清雍正、乾隆朝独具特色的釉色之一,装饰效果自然生趣,清雅怡人。 在翰海今年春拍中亮相的一件“仿木釉五彩山水人物笔筒”,外底、足墙、口沿及器内施木纹釉,外壁中部通景绘墨彩山水,并点染五彩装饰。纹饰构图疏密有致,层次分明,水面的辽阔、林石的繁密,形成巧妙对比。笔触上也极好地表现出多样的技法,山石的皴笔层次清晰,树木依种类不同或用点簇...
一谈到木质艺术品收藏,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近年在拍卖市场上叱咤风云的大件紫檀、黄花梨家具等“大块头”。不过,今年春拍的风向似乎有所转变,在上周末的中国嘉德(微博)春拍“翦淞阁文房宝玩”专场上,全场35件拍品悉数易手,100%成交,总成交额达到12671万元。其中 “明 周制 鱼龙海兽紫檀笔筒”以5520万元成交,刷新了木质笔筒的拍卖成交纪录。 小玩意身价超两重器之和 2012年春拍,中国嘉...
春拍文玩杂项受热捧 小笔筒身价高过“大块头” 本报讯 (文/图/表 记者郭晓昊)一谈到木质艺术品收藏,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近年在拍卖市场上叱咤风云的大件紫檀、黄花梨家具等“大块头”。不过,今年春拍的风向似乎有所转变,在上周末的中国嘉德(微博)春拍“翦淞阁文房宝玩”专场上,全场35件拍品悉数易手,100%成交,总成交额达到12671万元,其中 “明 周制 鱼龙海兽紫檀笔筒”以5520万元成交,刷...
3月12日,在纽约苏富比(微博)的拍场上,一对清乾隆粉彩描金笔筒分别以12万美元和8万美元起拍,经过几番竞价,最终以超过起拍价十余倍的198.6万美元和153.8万美元成交,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成交价实在不高。 这对笔筒可是纽约苏富比中国瓷器专场图录的封面。据说,一位苏富比的前高管在看到封面时,他脱口而出:“假的吧?”就连苏富比自己的前高管都感叹,怎么可能出现这种东西。在看到苏富比图录之前,大...
京城收藏界颇有声望的蔡炜,多年来专注于笔筒收藏。他认为,纯粹的藏家应该看重藏品包含的艺术与文化,而非经济价值 孙行之 “我不反对收藏家卖东西。但我还是希望藏品在收藏家手中有一段时间的沉淀。”眼前的蔡炜虽在病中,仍声音洪亮。身为收藏家、北京大学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副主任,他似乎有太多想要表达。尽管中国的文物收藏正迅速发展,但在他看来,纯粹的藏家看重的应该是藏品包含的艺术与文化,而非经济价值。并...
陈昌全 中华书局2008年11月出版的《马未都说收藏·明清笔筒》,是马未都先生论中国传统文房用具——笔筒的专书,为什么不讲“中国笔筒”而讲“明清笔筒呢?那是因为马先生认为笔筒产生于明中叶以后,马先生在书中写道“比起其他文具,笔筒简单而实用,可是在明朝中叶之前,文房用具中却没有笔筒。”“就目前已知的实物论,笔筒的产生不会早于明代的嘉靖朝。” 关于中国笔筒大约出现于明朝中晚期的观点,在百度百科中也...
曾经花5元买来的小玩意转眼间拍卖成5万甚至50万,被人抛弃的烂木头重新加工后变成价值连城的精美工艺品……这样的故事在收藏界并不稀奇,俯拾皆是。当然,这其中也包含了捡漏者的运气和智慧。有人为了发财,有人纯粹是爱好,有人鉴赏的是文化,有人怀念的是当时那份心境,每一个藏品都代表了一段故事,一份欲说还休的情结。无论收藏什么,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痴迷。正是这份痴迷,让人觉得可敬可爱...
潇湘雨 笔筒是文房用具之一,为筒状盛笔的器皿,多为直口、直壁,口底相若,造型相对简单,少有大的变化。有关笔筒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到明末,由于政权不稳,文人厌恶政治,逃避现实,大兴奢靡之风,一味追求生活中的美器。笔筒作为案头文具中最具装饰性的代表,备受追捧。文人雅士无不以获取美器为荣。据《广志绎》载:“如斋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尤之...
文:潇湘雨 笔筒是文房用具之一,为筒状盛笔的器皿,多为直口、直壁,口底相若,造型相对简单,少有大的变化。有关笔筒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到明末,由于政权不稳,文人厌恶政治,逃避现实,大兴奢靡之风,一味追求生活中的美器。笔筒作为案头文具中最具装饰性的代表,备受追捧。文人雅士无不以获取美器为荣。据《广志绎》载:“如斋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
经常有人会抱怨命运不公,因为“人同命不同”。收藏市场更是如此。近日,市民林先生翻箱倒柜把家里祖传的玉笔筒拿到省收藏协会鉴宝,专家表示, 虽然这个玉笔筒有100多年历史,也是真玉,但市价只值几百元,原因就在于这个笔筒是岫玉,而非人见人爱的和田玉。看来,真货也未必就值大价钱。 百多年玉笔筒只值几百元? 近日,记者在省收藏协会偶遇市民林先生前来鉴宝。“这个是我家祖传的一个玉笔筒,我想看看是否值钱。”...
濮仲谦,金陵人,名濮澄,字仲谦,生于明万历十年。与濮澄相交甚深的张岱在他所著《陶庵梦忆》中说仲谦“貌若无能而巧夺天工焉。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数刀,价以两计。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盘根错节,以不事刀斧为奇,经其手略刮而遂得重价。”但是,其传世之作的雕刻风格鲜有与前人记载相侔者。 四川博物馆藏的一件濮仲谦款三顾茅庐笔筒,以精湛的立雕、透雕技法,把脍炙人口的刘备三顾茅庐故事重现于一件笔筒之...
图片资料 象牙以其柔韧细腻、光洁如玉的质地,历来为人珍爱。牙雕作为一种特殊艺术,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一席。至明清两代,象牙与犀角雕刻一直作为高级享用品而被统治阶级所垄断,其造型、纹饰、雕刻、镶嵌等工艺也随着豪门贵族的审美需求而更臻精美华丽、高贵珍稀。出于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及自然生态环境的珍视,现行的政策对牙雕艺术品予以适当掌控,这也是符合情理的。 清代康、雍、乾三朝皇帝皆酷爱艺术,并身体力...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