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仲谦款三顾茅庐笔筒欣赏

  濮仲谦,金陵人,名濮澄,字仲谦,生于明万历十年。与濮澄相交甚深的张岱在他所著《陶庵梦忆》中说仲谦“貌若无能而巧夺天工焉。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数刀,价以两计。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盘根错节,以不事刀斧为奇,经其手略刮而遂得重价。”但是,其传世之作的雕刻风格鲜有与前人记载相侔者。

  四川博物馆藏的一件濮仲谦款三顾茅庐笔筒,以精湛的立雕、透雕技法,把脍炙人口的刘备三顾茅庐故事重现于一件笔筒之上。笔筒直径12.8厘米,高14厘米。茅庐内,诸葛亮倚桌假寐,桌上一书翻开,似为诸葛亮看书倦了而眠,表现了诸葛亮身居茅庐而心系天下三分事的胸怀。桌后一床,床侧一童持蒲扇,似为诸葛亮扇凉。刘备立于床侧,静候诸葛,状极谦恭,求贤若渴的样子。茅庐外关云长对刘备受诸葛亮冷落而扼腕,张飞怒目相向,手握剑柄,恨不得将诸葛亮揪将出来一刀两断。二随从一牵马,一立于马侧,其状颇不耐烦。画面以极为细致的刀法,刻画出人物的不同表情,展示其不同的个人性格,人物栩栩如生。画面中苍松挺拔,松针攒簇,绝无苟施之刀。末有阴刻行书“吴趋唐寅于桃花庵”,下有篆书阳文“仲谦”印款。

  清宫旧藏有仲谦浅浮雕花卉小笔筒,乾隆皇帝极为喜爱,曾为此赋诗赞誉说:“疏花几朵瘦梅巷,扑鼻依稀递暗香……。”“疏花几朵”与“以不事刀斧为奇”的记载相符,可见该笔筒的雕刻风格与濮仲谦的雕刻风格大相径庭,可以肯定,该笔筒的作者绝非濮仲谦,而是后人借濮氏名头所作,但是其极高的艺术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就其深雕刀法而论,可能是清前期雕竹艺人的作品。

  (据四川省博物馆官网)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