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之璠制竹雕笔筒鉴赏
图中所示为清康熙吴之璠制竹雕“王乔飞舄”故事笔筒,高15.7厘米,乃取一竹节用浅浮雕及薄地阳纹法雕成,包浆滋润厚重。
筒身雕一男子坦腹而坐,双脚舒展,背后筐中盛满寿桃以及灵芝等仙药,一手持履。空中浮云缭绕,云间一凫振翅而飞。所雕系“王乔飞舄”故事,典出《后汉书》卷八十二上《王乔传》,讲述了一个具有浪漫色彩的神话传说故事:王乔,河东人。显宗时,做了叶县县令。王乔有神仙之术,每月初一、十五,常从叶县到朝廷禁省朝见皇上。皇帝看他来得很快,但未见到他的车马,很觉奇怪,便秘密叫太史侦察他的行踪。太史报告说,王乔到来时,常有两只水鸟从东南飞来。于是皇上叫人张开罗网,捕捉水鸟,只得到一只鞋。检查那鞋,是四年中赐给尚书官属的鞋。每当王乔上朝时,叶县门下的鼓不击却自己响着,京师可听得见。后来,从天上降下一口玉棺到堂前,吏人上前推抬,没法子摇得动。王乔说:“上帝单独召我吗?”于是洗干净身子,穿好衣服睡进棺中,盖子马上罩住了。过了两夜,把棺埋在城东,泥土自然成了坟堆。当晚,县中的牛都流着汗,喘着气,而人们不知是怎么回事。百姓替他立庙,叫叶君祠。地方官吏每次到任,首先得拜见它。吏人有事祈祷,很有灵验。如有违犯神意,也立即降灾。皇帝于是将叶县的鼓取来放在都亭下面,从此再也没有响声。有人说这就是古代仙人王子乔。
这件笔筒刻有“乙酉秋日吴之璠制”款。吴之璠,字鲁珍,号东海道人,活动于清康熙年间,为朱三松之后嘉定竹雕第一高手,其所作薄地阳文浅浮雕最为工致。其作品流传绝少,生平事迹鲜为人知,直到乾隆四十年(1775年),清高宗于内府看到他的笔筒作品,见刻有“槎溪吴鲁珍”名款,询问鲁珍何人,侍臣据陆廷灿《南村随笔》记载入奏,从此名声大噪。
这件笔筒原为乾隆五十八年状元、嘉庆朝重臣潘世恩旧藏。潘世恩曾任侍读、侍讲学士、户部尚书,道光间至英武殿大学士,充上书房总师傅,进太傅。为官50余年,历事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被称为“四朝元老”。潘世恩后又将此笔筒传给孙子潘祖荫续藏。潘祖荫(1830年至1890年),咸丰二年一甲三名进士,探花,授编修,数掌文衡殿试,在南书房近40年,光绪间官至工部尚书。通经史,精楷法,藏金石甚富。潘祖荫与表弟汪朝棨关系甚密,于咸丰年间将此件笔筒赠与汪氏,后由汪氏后人收藏至上世纪“文革”时期。“文革”期间,这件笔筒曾被没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后由上海博物馆退还汪氏后人。(赵方英)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