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国是个有着56个民族的文明古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区和谐的基础。 一、民俗文化源远流长 民俗文化可以说是人类最原始的文化。人类是伴随着文化而生存、而发展、而进步的。刀耕火种、射猎捕鱼,是最原始的农耕文化,从象形文、甲骨文到现代文字的出现,就是民俗文化的一种演变过程。从结绳记事...
民俗文化是伴随着人类的步伐走过来,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地域特征的区域性文化,承载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底蕴。它是历史沉淀和时代发展所形成的产物,也是一个易变体。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传统的民俗文化也正面临着新的危机――文化载体的流失,包括建筑、服装等物质载体,民间戏剧、歌谣等行为载体,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等精神载体的流失。我们应该本着保护特色民俗文化的原则,保护、抢救、开发民俗文化,促使...
“正月灯,二月鸢,三月麦秆做吹箫;四月四,做做戏;五月五,过重五;六月六,洗垢蹉;七月七,巧食喜鹊啄;八月八,月饼馅芝麻;九月九,登高送娘舅;十月末,水冰骨;十一月,吃汤圆;十二月,糖糕印状元。”对上了年纪的温州人来说,这是再熟悉不过的地方歌谣。 随着时代的发展,像这样脍炙人口的地方歌谣,已成了久远的记忆。不过,这个“五一”黄金周期间,温州首届超大型民俗文化庙会将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届时,我们可...
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各种文化思潮不断交流、碰撞、渗透的现代社会,民俗文化的地位日益凸显,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许多有识之士为民俗文化的挖掘、保护、发展大声疾呼。但在6月14日全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到来前夕,笔者在对江苏省一些中小学的调研中却发现:中小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知上还存在较大偏差。 一是知晓率低。在一个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主的培训班上,笔者向学生们提出了几个常识性的问题:1、...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文化的象征。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靠口头和行为方式传承的一种文化模式,它既为人类创造,又供人类享受,且常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人们在认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体系中,民俗文化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繁杂的分支体系,大都是从民俗文化中渐渐分离出来的,如政治学、社会学、文学、语言学等,都和民俗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民俗文化孕育...
中原地区民俗文化特色鲜明,斑斓多姿,集中体现在饮食、服饰、日常起居、生产活动、礼仪、信仰、节令、集会等各个方面。西周时期在中原形成的婚仪“六礼”,逐步演化为提亲、定礼、迎娶等固定婚俗,并延续至今。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岁时风俗,如春节祭灶、守岁、吃饺子、拜年,正月十五闹元宵,三月祭祖扫墓,五月端午节插艾叶,七月七观星,八月中秋赏月,九月重阳登高等等,大多起源于中原,并通行全国。中原民俗还创造了民间的...
民俗文化 ——徐光春 关于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人类在不同的生态、文化环境和心理背景下创造出来,并在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传递、演变成的不同类型和模式的文化。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民俗文化大致包括三个大的方面:物质民俗文化,以生产、交换、交通、服饰、饮食、居住等为主要内容;社会民俗文化,以家庭、亲族、村镇、社会结构、生活礼仪等为重点;精神民俗...
中原俗称春节为“过年”或“大年”。过了腊月初八,就开始准备年货。早在商周时代,祭灶王爷就是“五祀”之一。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夜”,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祭灶王爷。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从东汉开始,中原人称之为“除夕”,这天,家家都要包饺子,而且包的越多越好;户户都要贴春联,这源于黄帝所创的桃符。初一都要吃饺子,主要取其“更岁交子”之义。拜年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大年初一、初二是家族内的拜贺,初三之...
典型的根系文化 有了人类,也就有了民俗。中原民俗文化与盘古神话、伏羲女娲神话、轩辕黄帝的传说共生、共长,不断地向周边地区辐射,中原民俗文化根系文化的特征十分突出。 张振犁(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河南大学教授):中原民俗文化具有典型的原始性特征。民俗就其总的特点来说,是民族文化的根。一个民族它的文化土壤是民俗文化。中原民俗文化更具有典型的根文化特征。中原民俗很古老,它上可以推到伏羲女娲,...
中原民俗文化影响广泛 中原民俗文化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和变革,成为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骨干和基础。随着民族融合、人口流动和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中原民俗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华人族群中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王全营:中原民俗文化在中华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第一,中原民俗文化通过几千年的沉淀,成为中华民俗的骨干和基础。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风,有三分之二采自中原民间,如《溱...
传承与保护:留住我们民族文化的根脉 民俗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基础,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保护、传承与发展民俗文化,就是在固守我们民族的根脉,就是在保护民族文化的DNA。 夏挽群:民俗民间文化是民族精神、个性特征的载体,具有团结社会的凝聚力与亲和力。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民族的本土文化受到冲击是世界性的问题。我们的文化传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家园。一旦这个家园消失了,我们民族的主体性地位就不复存在。我们...
民俗文化传承仍靠“民间行为”维系,面临人在技在、人亡艺灭的命运 专家建议: 一、政府投入必不可少,广泛争取社会资助 二、艺术院校增设学科,现代技术记录传承 国顺民间艺术团的李国顺正在表演独门绝技“刀山倒挂送福” 现代城市需要融入传统文化 北方网消息:天津的传统民俗文化在国内来说是极具特色的,朴实、豪爽的老天津卫人对老一辈流传下来的民俗艺术有着深厚的感情。近几年来,鼓楼及周围商业街...
在现实生活里,民俗是我们经常不能回避的。在逢年过节、穿衣吃饭、婚丧嫁娶、人际交往中,我们总是要自觉不自觉地依照一些约定俗成的方式去做。民俗像是不成文的规矩,让我们离不开它,并且遵循它。然而,在现实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我们遇到和见到的却是许多传统民俗在不断地变迁,有的传统民俗已经消失和濒临消失,有的虽有保留却有所改变,有的则变了味,我们似乎难有一个稳定的可以依从的民俗。这就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应当...
迭部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县内至今已发掘出"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哇文化"等古遗址几十处,还有三国时蜀将姜维屯兵的古城堡、北周时建置的叠州、芳州古城堡遗址。 一、生活习俗 1、服饰 服饰是区别民族特征的依据之一。迭部地区的藏族服饰受本民族传统习惯和心理素质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风格。又由于境内各地的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的...
民俗就是民间风俗,是人民在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活动中逐渐形成或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和惯例、规矩。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在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之中,都普遍存在着民俗事象,而且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民俗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许多人类文化(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知识,都总汇到各民族的民俗之中。正因如此,民俗学又被人们称之为“历史之学”、“文化之学”和“百科之学”,有人甚至称民俗为“人类...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