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我国传统村落正式纳入国家历史文化保护战略以来,传统村落的保护成效显著,形成了国家重视、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民间自发保护意识增强的良好局面。但是,在这些成绩的背后,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当前互联网技术非但没有对村落文…[全文]
展厅中心位置摆放的“大刘记印”玉印,充分显示了墓主尊贵的身份。 内棺中遗骸腰部发现有“刘贺”字样的玉印 写有“海昏侯臣贺”等字样的奏牍 昨天,海昏侯墓主的身份在首都博物馆公布。“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开幕式…[全文]
在考古学语义中,“文明”即国家,文明的诞生就是国家的诞生。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一名著中说“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即国家出现是文明形成的标志。在考古学上,一般把金属工具、文字和城市的出现视为国家或文明出现的典型标志。人类…[全文]
2016年2月26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研究室副主任、山西队队长何驽研究员在考古所八楼会议室举办了“精神文化考古理论与实践——怎探考古人何所思?”的讲座。此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刘国祥研究员主持,在京部分科…[全文]
经历了漫长的众声喧哗,今天上午,广受关注的江西南昌汉代海昏侯墓终于揭开谜团。据国家文物局发布,墓主人身份确系西汉曾经历王、皇、侯三种身份转变的汉废帝、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在出土简牍奏章和内外棺金饼的墨书题记上,分别有明确的“臣贺”款,而在墓主…[全文]
今年上半年郑州又有高规格会议举行——记者昨日从市文物局获悉,经中国考古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六次常务理事会决定,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将于5月21日至23日在郑州召开。 2016年中国考古学大会是中国考古界一次学术盛会,也是中国…[全文]
去年南昌市博物馆的专家曾称,青云谱花博园工地下方,由于历史原因,很可能存在着很多古墓。继出现阳光乳业的古墓后,3月1日,梅湖景区的花博园工地内,挖掘机又发现了一座古墓。 花博园工地内出现一座古墓 1日,记者赶到事发现场时,古墓已经被工地…[全文]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2月25日报道, 以色列特拉维夫一名7岁男孩在去一个考古地点玩耍时无意间发现了3400年前的古代裸女雕像。 以色列文物部门在一份声明里称,这名叫奥里 格林胡特的男孩在考古地点泰勒雷霍夫攀登一个土堆时发现了一个被泥土覆盖的…[全文]
2月26日,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对国务院加强文物工作的政策性文件进行解读并回答记者提问。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朱晓东一同参加。 顾玉才介绍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加…[全文]
3月1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文物系统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通气会。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在会上向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通报了2015年文物工作进展情况及2016年工作重点和思路,并希望各位代表、委员积极为文物工作建言献策。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