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年前早期人类的遗骸证明:现代英国人来源于西班牙 据国外媒体报道,两具7000年前早期人类的遗骸证明:现代英国人来源于西班牙。这两具遗骸是在坎塔布里亚的一个山洞里发现的(其中一具遗骸保存的非常完好),经过遗传学分析发现可以追溯至70…[全文]
溪尾山遗址出土的青铜锛 宁德霍童溪流域的溪尾山上,挖出了商代青铜锛。记者昨日从宁德市博物馆了解到,近日,宁德霍童溪流域考古调查有了重要发现,由宁德市博物馆、蕉城区博物馆联合组成的考古队,6月27日在霍童溪流域的溪尾山遗址采集到大量商周时期…[全文]
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4月下旬,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龙为组长、部分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和省人大代表参加的执法检查组,采取重点检查与委托检查相结合、听取汇报与实地察看相配合的方式,对全省文物保护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执法检查组在听取省政…[全文]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田家宾)宝鸡西周贵族墓考古人员在对墓葬进行清理时,在墓室墙壁上发现了白、红、黑三种装饰色彩,这也为正在发掘的墓葬再次增添了神秘色彩。 在墓葬坑东北、西北两个拐角,考古人员发现了由上至下均呈现白、红、黑色交杂的斑驳色带…[全文]
宝鸡西周贵族墓在发现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三秦都市报》有一篇名为《陕西宝鸡现西周早期贵族武士墓 掘出国宝级文物》的报道。其中阐述了宝鸡文物旅游局刘副局长的说法,称:“这可能是一座西周早期的贵族武士墓,因为在已经出土的青铜器里…[全文]
6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工作委员会举办的古籍整理作品版权保护——《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座谈会在京举行。这是古工委就此话题继去年9月24日至26日在浙江萧山召开的第二次会议。 会上,来自新闻出版总署、司法…[全文]
根据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第十二条规定,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这是我国关于“演绎作品”的规定,也就是说,只要你在尊重原…[全文]
关于《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与古籍整理作品版权保护的关系。 听了各位专家对“古籍整理”概念的介绍,感觉古籍整理作品的创作手段和类型比较多样化,可以包括注释、整理、汇编、翻译等多种演绎作品。因此,我觉着似乎没有必要在…[全文]
6月26日至27日,古籍整理作品版权保护——《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主办。新闻出版总署法规司司长王自强在会议上称,现在的修改意见稿第二轮已经完成,预计在本月底或者下月…[全文]
宋朝磁州窑 清粉彩鹿纹尊 在庆祝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百年之际,7月2日,“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在国博开展。 展览精选130多件中国古代瓷器精品,分颜色釉瓷艺术、釉下彩瓷艺术和釉上彩瓷艺术三个部分,展示中国灿烂…[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