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4400多年前,珠江三角洲和北江上游的先民如何交流互动?2000年前至100年前,白云山下的横枝岗埋葬了多少先民?1000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如何带旺广州的陶瓷制造业?在2月28日举行的“2018年广州重要考古发现汇报会”上,主办方通报的黄埔茶岭新石器遗址、广州市胸科医院综合楼汉六朝唐宋墓群、番禺唐代曾边窑遗址5个重要考古发现项目调查进展中可找到部分答案。 发掘面积7172平方米 广州...
2月19日,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四川渠县城坝遗址与全国另外20项考古发现入围终评。 此次评选从地域来看,分布省份较多,地域分布也比较均匀,不论是南北方还是东西部均有项目入围。从年代分布来看,史前考古有4项入围,夏商周考古有7项,秦汉考古有3项,唐宋元明考古有5项,近现代考古有1项入围。其中夏商周考古占据了入围项目的三分之一,占比最高,延续了去年的强劲势头。 在去...
图为考察队队员在工作中。资料图片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文物局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作《封燕然山铭》的摩崖石刻,记录东汉年间大破匈奴之功,千余年来其确切位置一直无人知晓。 中蒙考察队在蒙古国杭爱山发现了《封燕然山铭》石刻真迹,在学术价值和人文交流上收获颇丰。中蒙考古的实践,是近年来我国中外合作考古的一个缩影。聚焦国际学术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助力中外文化交流,中外考古的发掘...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日发布西安马腾空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包括东周时期的秦人聚落与墓地、秦末汉初的青铜器窖藏,并首次在陕西关中地区发现仰韶晚期环壕聚落,为了解浐河中上游史前、东周、秦到隋唐时期的文化面貌增添了资料。 马腾空遗址位于西安市雁塔区马腾空村,地处浐河西岸。遗址现存面积约3万平方米,考古人员共清理新石器、东周至秦、汉代、隋代、唐代、清代等时期的墓葬393座、瓮棺38座、沟21条、陶窑21座...
1月6日,在浙江省考古学会主办的2018年度浙江重要考古发现汇报会现场,来自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四家单位选送的16个提名考古项目一一亮相。经过报告人答辩、专家点评、理事评议等环节,最终10个考古项目脱颖而出,获评2018年度浙江十大重要考古发现。 由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选送的两个项目:《永嘉瓯北丁山汉六朝墓群发掘》和《玉环玉城...
1月5日至6日,浙江省考古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第六届理事会换届会议暨2018年度浙江重要考古发现汇报会在杭州召开。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浙江大学等50家会员单位派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1月5日召开了浙江省考古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第六届理事会换届会议,浙江省考古学会原会长毛昭晰、曹锦炎,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郑...
资料图:村民正在收割水稻。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日消息,该校科技考古团队发现,淮河中游地区7000年前南方水稻北方黍共存现象,这也是目前淮河中下游地区发现最早的稻黍共存记录。 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考古学权威期刊《考古科学杂志》(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上。 科研人员利用植硅体分析法,对安徽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地...
位于陈仓区新街庙镇吴山东路的祭祀遗址(12月7日摄)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近日在陕西省陈仓区发现了战国时期的吴山祭祀遗址。从遗址规模和出土的器物考古人员推断,这座遗址可能为历史文献上记载祭祀炎帝的“吴阳下畤”。 新华社记者都红刚摄 吴山祭祀坑内出土的祭祀用的青铜车軎(12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都红刚摄 陈仓区博...
历经10余年6次勘探发掘,考古工作者在四川茂县城南约2.5公里处,发现了约5000年前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交汇的大型中心聚落遗址。 记者日前登上这个被岷江环绕、名叫营盘山遗址的二级台地,但见地势开阔、土质肥沃、草木繁茂。局部遗址上已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各型房屋基址20座、灰坑120余个,窑址3座及灶坑12座,还发现一处类似于广场的遗迹。根据碳14年代测试数据,营盘山遗址的年代约为距今5300—46...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的石峁村,从2011年开始挖掘到现在已有8个年头。这是谁的城?这是座什么样的城?这些问题从石峁遗址被发现以来,专家和学者对此的讨论就从未间断。 “石峁遗址8年来的很多考古发现可以证明,这座位于陕北高原上的石头城,在4000年前是一个等级分明、‘万邦来朝’的都城型城市,而石峁遗址核心区域——皇城台,就是统治阶层或者王族居住和宴饮的场所。”石峁遗址考古队队长邵晶告诉...
南京有着近2500年的建城史,历史上,在南京建造的第一座城池便是越城。公元前472年,范蠡在濒江临淮的长干里筑越城。一直到南朝,越城都在,但此后神秘消失,只剩传说。中华门外西街地区,被认为是越城遗址所在地。果真如此? 11月12日,中国古代都城考古新发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行。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陈大海做了《南京西街遗址考古发掘与初步认识》的报告。他说,从2017年进场考古至今,尚...
考古学家在埃及一处采石场的无意发现为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方式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 11月16日消息,考古学家在埃及一处采石场的无意发现为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方式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 据报道,研究古代碑文的科学家偶然发现了一个带有台阶和一些桩洞的斜坡,这说明搬运用于建造金字塔巨石的过程有可能比我们之前设想得更快。 之前已经有了古埃及人运用斜坡搬运巨石的理论。但英法研究小...
日前,重庆师范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实验中心有了新的研究成果。他们通过对重庆出土的中华苏门答腊兔等小型哺乳动物化石的研究,进一步推测出上万年前三峡地区的气候类型。 重庆师范大学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技术实验室主任武仙竹介绍,考古团队历经5年时间对三峡丰都瓦啄嘴遗址出土的多种小哺乳动物化石进行了深入研究,“破译”了当地气候变迁的“密码”,为重庆曾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提供了实物证据。 据介绍,重庆...
10月26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举办学术讲坛,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李新伟研究员作题为《玛雅名城科潘考古记》的学术讲座。秦陵博物院副院长张岩主持讲座,博物院相关业务人员听取了讲座。 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曾提出:“中国文明和中美洲文明实际上是同一祖先的后代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点的产物。我们把这一整个文化背景叫作玛雅——中国文化连续体”。中美地区文明走过了什么样的发展历程?整个中美洲对玉器的...
作为近年来中国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10月22日至24日,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四川成都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等13个国家的220余个考古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近400位专家学者,围绕“古代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的主题展开了对话。 实证中华文明起源 文明的起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