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3日,西安半坡博物馆依托史前文化资源优势建立的观众体验中心——史前工场正式向公众开放,同时推出了8项观众体验活动,其中,“钻木取火”项目激发了观众浓厚的兴趣,大家跃跃欲试,争相参与。从“摩擦生烟”、“火种溅落”到“吹燃火绒”…[全文]
城垣,即城墙,是指古代城市(包括帝都、王城、郡、州、府、县城等)的内、外城周围的一种保护和防御的障壁及其附属设施(广义的城垣还应包括位于疆域边境的边界城墙,如长城)。我国的城垣作为一种建筑形式,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持…[全文]
世界上第一间博物馆是1683年诞生于英国牛津大学的阿什莫林(Ashmolean)博物馆,是为了公众的利益而由公共机构成立的博物馆。博物馆承担着促进国家意识与身份认同的职责,被视为保存国家历史遗产的机构1。从公众博物馆出现的那一天开始,博物馆…[全文]
9月2日,敦煌研究院考古所研究人员在查阅考古报告。 记者从敦煌研究院获悉,全面反映敦煌石窟的考古报告——《敦煌石窟全集(考古报告)》第一卷已出版完成,第二卷《莫高窟第256、257、259窟考古报告》初稿有望于2015年年底完成,这…[全文]
8月21日,由敦煌研究院、兰州大学、国际生物腐蚀与生物降解学会(IBBS)、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承办的“文物的生物退化与防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敦煌莫高窟召开。来自美国、意大…[全文]
由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文学史料研究分会和济南大学主办,济南大学文学院等单位承办的“第四届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山东蓬莱召开,来自海内外的9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00余篇,分别涉及出土文献与中国…[全文]
26日,考古专家袁靖于此间参加蒙古族源学术研讨会时表示,科技考古对考古项目研究推动作用明显。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袁靖介绍,科技考古是指依据考古学的研究思路就是依据考古学的研究思路,借用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方法与技术,对考古…[全文]
8月26日上午,以“研究讨论火烧沟(四坝)文化、玉门历史文化、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玉门历史文化遗存和石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为主题的火烧沟与玉门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玉门阳光酒店召开。 出土于1976年的火烧沟文化,是一处含有大量彩陶…[全文]
里耶秦代简牍(湖南龙山里耶古城出土) 执盆侍仆女俑(河北磁县东魏元祜墓出土) “中国考古新发现”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年度考古学论坛的固定主题,该论坛每年都要从年度考古发掘成果中评选出六项重要成果,由这六大考古发现的主持人在论坛上进…[全文]
记者从秦陵博物院获悉,《秦始皇帝陵兵马俑考古研究叙录(theterracottawarriors)》(英文)日前在牛津大学目录索引网发布。 据悉,牛津大学目录索引网是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创建,同世界范围的学者和图书馆合作,提供独家的、权…[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