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31日从内蒙古考古研究所得到证实称,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辽上京遗址考古队”,近日开始对辽上京宫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已经确认宫城北墙的形制结构和轮廓。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永志接受记者…[全文]
7月28日下午4时,我国首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驶入青岛母港,并停靠于中苑码头。31日上午工人们对船体进行补漆,并对相关设备进行测试,计划8月6日进行交接。据介绍,这艘船船体造价6000多万元,内置设备齐全而且先进,能抵抗8级海浪。…[全文]
古墓上的青砖都雕有花纹 7月30日骄阳似火,赣州市八一四大道与文明大道交界处水泵厂棚改项目工地上惊现一古墓,经赣州市文物局考古专家初步断定为东汉时期古墓,正在抢救挖掘中。 据现场赣州市文物局工作人员介绍,古墓是29日下午五时…[全文]
“7月30日,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桥考古队,向社会公布了一项重要的阶段性考古成果:经过一年多的寻找和发掘,在遵义市城郊的仁江河边,发现了南宋时期播州第14世土司杨价和他夫人田氏的墓葬。这座古墓的历史悠久,距今已经759年。 在这座…[全文]
“里洋有一座当地人称‘派相坟'的宋代古墓,杂草已经清理干净。”7月23日,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笔者跟随政和县博物馆专家,冒着“麦德姆”台风带来的疾风骤雨,来到距离镇前乡10公里的里洋村,探访古墓迷踪。 古墓坐落村口 “派相坟…[全文]
“突然挖出一拱形建筑,一开始还以为是下水道,等中午看到铭文砖,才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座古墓。”7月29日,赣州市文明大道原水泵厂棚改地块建筑工地发现一墓葬后,一肖姓经理立即向市博物馆报告。30日,赣州市博物馆研究员万幼楠告诉记者,经考古发掘,…[全文]
明清时期的石雕 铁4号线二期复兴路站工地挖出一块刻有龙和狮子图像的石雕。昨日,省博物馆专家现场鉴定,该石雕应为明清时期文物,疑似出自明末楚王府。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地铁4号线二期复兴路站施工现场,一块沾有泥土、长约1米的白…[全文]
咦,这是什么,长长的脖子,圆圆的大肚子,上面还有个孔?7月28日,在位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曲什曼村吉尔赞喀勒墓地的发掘中,专家们发掘出土了两把古代的乐器箜篌。 “圆圆的大肚子,就是音箱,长长的脖子就是琴颈,圆孔上可以立…[全文]
由重庆长航东风船舶工业公司制造的我国首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近日在万州至云阳长江航段进行了航行试验,预计7月底抵达青岛母港。这艘考古船将用于我国沿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承担水下文化遗产的普查、专项调查及小型发掘工作。据悉,该船计…[全文]
不久前,位于邯郸市北仓路与滏河大街交叉口西北角的某小区准备施工建设,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对其进行开工前的勘探时,探明一座古墓葬,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该墓位于小区中部,距地表深约1.4米,为竖穴式砖室墓,南向,由墓道、墓门、墓室组成。墓…[全文]